[发明专利]阻燃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1976.7 | 申请日: | 200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5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古河弘昭;三好贵章;鹿野泰和;土岐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5/5313;C08L7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优异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耐冲击性、电·电子领域的 连接器等的薄壁部件中的优异的成形性、可以大幅度抑制加工时的气体发 生、大幅度地抑制注射成形时向模具的附着物(模具积聚物(mould diposite))的生成的优异的特性,涉及适合用于连接器、遮断器、磁性开 关等的电·电子部件、继电器块所代表的汽车领域的电装部件、要求无铅 焊接耐性那样的表面安装技术(以下有时称作SMT)应对部件等的树脂组 合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聚酰胺由于机械强度、耐热性、耐化学性等优异,因此用 于汽车部件、机械部件、电·电子部件等很多领域。
其中特别是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设置的继电器块中,一直使用聚酰胺 6,6,其存在吸水时的尺寸变化大的问题。因此,最近逐渐变化为聚酰胺/ 聚苯醚合金。汽车部件、机械部件、电·电子部件,现状是形状有复杂化 的倾向,进而有小型、薄壁化的倾向。
另外,作为最近的倾向,从防止车辆火于未然的观点出发,对继电器 块等的车辆部件,可以列举出阻燃化这样的新的要求特性。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使聚酰胺阻燃化的技术,已知例如向聚酰胺树脂 中添加氯取代多环式化合物、溴系阻燃剂的方法。作为溴系阻燃剂,已知 例如十溴二苯基醚、溴化聚苯乙烯、溴化聚苯醚、溴化交联芳香族聚合物、 溴化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等。
另外,近年来从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的提高等的背景出发,无卤素的三 嗪系阻燃剂受到人们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作为阻燃剂使用三聚 氰胺的技术,使用氰尿酸的技术、使用氰尿酸三聚氰胺的技术是人们熟知 的。另一方面研究了,在玻璃纤维强化聚酰胺树脂中使用作为膨胀型阻燃 剂的磷酸三聚氰胺、焦磷酸三聚氰胺或聚磷酸三聚氰胺的无卤素的阻燃技 术,在无机质强化聚酰胺树脂中除了聚磷酸三聚氰胺之外,并用炭化催化 剂和/或成炭剂的阻燃技术,次膦酸盐与(三聚氰胺与磷酸的反应物)组 合的阻燃剂组合技术。
进而最近提出了使用次膦酸盐类来使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阻燃 化的技术的方案(专利文献1)和使用次膦酸盐类来使在苯乙烯系树脂和 /或聚醚系树脂中含有聚酰胺树脂、聚苯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阻燃化的技 术的方案(专利文献2)。但是,在近年的继电器块、连接器等所代表的 SMT应对部件中,存在下述课题,即,形状复杂化、小型化、薄壁化,在 注射成形时在模具上附着被称作模具积聚物的析出物,由成形时产生的气 体导致的成形片的外观不良(以下有时称作银纹),进而由于流动性不足 而不能很好地使薄壁部件成形。用上述提出的技术,不能解决这些课题, 其解决是必须的。因此,人们期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满足近年的继电器 块、连接器所代表的SMT应对部件的要求的新技术的开发。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公开2005/118698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356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阻燃性、耐冲击性优异、作为薄壁部件具有优 异的成形性、可以获得表面外观优异的成形品的树脂组合物。更详细地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流动性、进而可以大幅度抑制加工时的 气体的发生、可以大幅度抑制注射成形时向模具的附着物(以下有时称作 模具积聚物)的生成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以次膦 酸盐类作为阻燃剂来对聚酰胺/聚苯醚组合物进行阻燃化时,通过使聚酰 胺的粘度在特定范围内,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含有特定粘度的聚酰胺、聚苯醚和次膦酸盐类的组合 物,更详细地说涉及下述内容。
1.一种树脂组合物,是含有(A)聚酰胺、(B)聚苯醚、(C)选自 下式(I)所示的次膦酸盐、下式(II)所示的二次膦酸盐和它们的缩合物 中的至少1种的次膦酸盐类而形成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这里,(A) 聚酰胺的粘度值(根据ISO307:1997中的规定在96%硫酸中进行测定) 为50ml/g~250m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1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