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烷改性的分散体粉末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39821.X | 申请日: | 2006-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6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玛丽昂·基拉特;斯特凡·基拉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瓦克聚合系统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8/00 | 分类号: | C08F8/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磊;过晓东 |
| 地址: | 德国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烷 改性 散体 粉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烷改性的,可水再分散的聚合物粉末组合物和所述粉末在水固化系统(hydraulically setting system)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基于乙烯基酯、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丁二烯和乙烯的聚合物最初且最主要以其水分散体或可水再分散的聚合物粉末的形式用于各种基体的各种应用中,例如作为涂料组合物或粘合剂。分散体粉末也在水固化涂料或粘合剂例如瓷砖粘合剂、TICS砂浆(TICS=保温复合系统)、灰泥和粉刷涂料(render)或基于水泥或石膏灰泥的接缝组合物(jointing composition)中用作粘合剂。
从DE4402408A1中已知通过在聚合中添加可水分散的有机硅化合物然后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干燥用此方式得到的聚合物分散体可以使可水再分散的分散体粉末组合物疏水化。在DE 4402409 A1中,提出通过将相应的聚合物分散体和可水分散的硅化合物一起喷雾可以获得疏水化的再分散体粉末。在DE 10040407 A1中,用包含硅烷的化合物和(硫)脲化合物将用于瓷砖粘合剂的聚合物分散体改性。对于此目的,将硅烷官能化的和(硫)脲官能化的单体共聚或使用具有适合官能团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从EP640630A1中已知包含源自乙烯基硅烷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的水分散体用于制备具有改善的湿粘合力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应用。还从DE-A2148456和EP 0035332 A2中已知用于瓷砖粘合剂的包含硅烷官能化的聚合物的含水聚合物分散体。
在瓷砖生产中,趋向于较致密的瓷砖,例如细炻质瓷砖或瓷状(porcelain-like)瓷砖。这些瓷砖的吸水率和孔隙度大大降低;通常,其吸水率低于瓷砖重量的0.2重量%。结果大大降低了瓷砖粘合剂中的无机粘合剂与瓷砖底面形成强结合的能力。为了改善瓷砖粘合剂的粘合力和挠性(flexibility)必需使用额外的有机粘合剂、分散体粉末或分散体。为了确保令人满意的粘合,因而对于炻质或细炻质覆盖层来说必需使用更大量的聚合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分散体粉末,所述粉末为瓷砖提供良好的粘合,所述瓷砖优选吸水率低于0.2重量%的细炻质瓷砖或瓷状瓷砖,特别优选吸水率低于0.05重量%的细炻质瓷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通过在含水介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单体的自由基引发聚合,然后干燥所得的聚合物分散体可获得的可水再分散的聚合物粉末组合物,所述单体选自具有1至15个碳原子的无支链的或支链的烷基羧酸的乙烯基酯、具有1至15个碳原子的醇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乙烯基芳族化合物、烯烃、二烯烃和卤乙烯,其特征在于在聚合前或聚合过程中或在干燥所述聚合物分散体之前添加一种或多种以下通式的硅烷:
(RO)3-nR1nSiR2X (1),
其中
R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芳基或烷氧基烷基,
R1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
R2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其中不相邻的亚甲基单元可以被-O-基团替代,
X为氨基NHR3或环氧基CR4(O)CR5R6,
其中
R3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芳基或氨基烷基,且
n为0、1、2或3,且
R4、R5、R6各自为氢或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芳基。
R优选为甲基、乙基或丙基。
通常,基团R1为未取代的。R1优选为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烃基,特别是甲基、乙基、丙基、乙烯基或苯基。
通常,基团R2为未取代的。R2优选为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特别是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
R3优选为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烃基,特别优选为2-氨基乙基、苯基、环己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R4、R5、R6优选为氢。
上述通式中所有上述标记具有相互独立的含义。在所有通式中硅原子为四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瓦克聚合系统两合公司,未经瓦克聚合系统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9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