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灵活分数频率重用的多载波无线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7118.5 | 申请日: | 2006-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3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法罗克·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邵亚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灵活 分数 频率 重用 载波 无线网络 | ||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用户在许多正交频率(或子载波)上进行发送的多载波发送技术。正交子载波被单独调制,并在频率上分开,因此它们不会相互干扰。这提供了高频谱效率和对多路效应的高抵抗力。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将子载波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而不是一个用户。
如上所述,OFDM/OFDMA系统的总带宽被分成称为子载波的正交窄带频率单元。子载波的数目N等于系统中使用的FFT/IFFT模块(block)的大小N。如果保留频谱边缘的子载波以作为保护子载波,则用于数据的子载波的数目会小于N。在保护子载波上不发送信息。
在OFDM/OFDMA系统内,资源单元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或多个预定子载波,所述一个或多个预定子载波可以是邻接的,也可以是分散的。然后,资源集合(resource set)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图4示出了根据OFDM/OFDMA无线网络的传统实施例的频率重用的例子。在图4中,示出了OFDM/OFDMA无线网络的三个邻近的小区——小区A、小区B和小区C。在现有技术使用的频率重用方法中,资源集合被以固定的方式分配给小区。因此,给小区A分配了资源集合A,给小区B分配了资源集合B,给小区C分配了资源集合C。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固定的频率重用方案永久地保留频带以用于给定小区。在固定的频率重用方法中,在给定时间、给定小区中没被使用的保留资源不能被其它小区使用。因此,资源集合A中未使用的频率单元不能在单元C中使用。这样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存在对高效利用可用频谱的改进的OFDM和OFDMA无线网络的需要。具体来说,存在对不局限于固定频率重用方案的多载波网络的需要。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在能够按照多载波协议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中使用的基站。所述基站使用第一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与用户站通信。所述基站能够确定在第一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中是否有附加的子载波可用于与第一用户站进行通信。响应于在第一预定义集合中没有可用的附加子载波的确定,所述基站选择由第一邻近基站使用的第二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并分配所述第二预定义集合中的第一子载波以用于与所述第一用户站进行通信。
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一用户站靠近所述基站(即,具有高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的确定,分配第二预定义集合中的第一子载波用于与该第一用户站进行通信。然后,所述基站在第二预定义集合中的第一子载波上使用比在第一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中的子载波上使用的功率电平更低的发送功率。这使得与第一邻近基站的干扰最小化。
有利的是,所述第二预定义集合中的第一子载波是由所述基站根据第二预定义集合中的第一子载波是第二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中被所述第一邻近基站使用的可能性最小的子载波的确定来选择的。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的基站中使用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使用第一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与用户站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确定在第一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中是否有附加的子载波可用于与第一用户站进行通信;响应于在第一预定义集合中没有可用的附加子载波的确定,选择由第一邻近基站使用的第二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以及分配所述第二预定义集合中的第一子载波以用于与所述第一用户站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第二预定义集合中的第一子载波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站具有高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的子步骤。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以比基站用来在第一预定义集合的子载波中的子载波上进行发送的功率电平更低的功率电平,在第二预定义集合中的第一子载波上进行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71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用户级控制机制进行剖析
- 下一篇:烯属不饱和聚异丁烯的聚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