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制剂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6638.4 | 申请日: | 200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7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A·N·阿尼博古;R·萨米尔;V·B·安泰列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生实验室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045 | 分类号: | A61K31/045;A61K9/70;A61K31/7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蓉民;路小龙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药物 渗透 制剂 方法 | ||
优先权资料
[1]本申请要求2005年8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第60/705,289号的权益,其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发明领域
[2]本发明涉及协同促进药物通过对象皮肤渗透的方法和制剂。相应地,本发明涉及化学、药物科学、医学和其它健康科学领域。
发明背景
[3]药物的透皮输送是已被完善确立的给药途径,其典型地提供了优于其它途径如口服和肠道外输送的许多优点。透皮药物输送(透皮给药)的公认优点包括:更大的患者舒适性和便利性、降低的给药频率、肝首过代谢的消除、和对药物血浆浓度的高度控制。所有的这些优点导致更大的患者依从性,并且使得在设计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中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4]尽管有这些优点,但是透皮药物制剂典型地面临着许多挑战。皮肤刺激、起效时间慢、储藏期间的不稳定性、和输送治疗有效量的药物通过皮肤并进入血清所需的皮肤区域量,是典型地阻碍大多数透皮药物输送努力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的主要挑战,即,增加药物通过皮肤并进入血清的速率,在透皮给药输送中,公知应用化学皮肤渗透促进剂。药物的加速渗透提供了许多优点,如降低了达到治疗性药物血清水平所需的时间、和减少药物必须在其上被施用的皮肤区域的尺寸的能力。不幸的是,皮肤渗透促进剂的包含也引起或至少促成上述许多其它挑战,例如与透皮制剂中的药物反应、促成或引起皮肤刺激、和影响透皮贴剂的粘合性。
[6]许多具体化合物已作为透皮渗透促进剂被研究,在美国专利第5,601,839、5,006,342、4,973,468、4,820,720、4,006,218、3,551,154和3,472,931号中,可以找到用作促进剂的药剂的实例。渗透促进剂的效力极为重要,因为促进剂越有效,实现促进作用所需的量越少。当然,当需要的渗透促进剂较少时,将促进剂成功包含在透皮制剂中的挑战被减弱。
[7]因此,一直在寻求对广范围药物高度有效的渗透促进剂和渗透促进剂组合物。
发明概述
[8]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促进药物通过对象皮肤渗透的方法和制剂。一方面,这种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将月桂醇(lauryl alcohol)和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的组合作为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enhancer)施用到皮肤区域以提供协同促进的药物渗透,促进药物通过皮肤区域的渗透。
[9]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的组合的协同效应可以引起药物的渗透促进作用,所述作用比制剂中存在的相等体积的每一单独促进剂的相加效应大。这样,一方面,透皮渗透促进作用可以比使用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的预期相加效应高大约5%到大约150%。另一方面,渗透促进作用比预期效应高大约5%到大约75%。又一方面,渗透促进作用比预期效应高大约10%到大约50%。
[10]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的比例可以根据制剂的期望药物促进特性、药物的特性、所使用的特定粘合剂等而变化。一方面,渗透促进剂可以包括比例为大约1∶5到大约5∶1的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另一方面,渗透促进剂可以包括比例为大约1∶4到4∶1的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另一方面,渗透促进剂可以包括比例为大约1∶3到大约3∶1的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又一方面,渗透促进剂可以包括比例为大约1∶2到大约2∶1的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再一方面,渗透促进剂可以包括比例为大约1∶1的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又一方面,渗透促进剂可以包括比例为大约4∶1的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
[11]本发明的渗透促进剂可以提高对象皮肤对多种药物的渗透性。能够得益于渗透促进剂组合的一类药物是激素。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激素都被考虑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但性激素特别值得注意。性激素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睾酮、炔诺酮、醋酸炔诺酮、雌二醇、诺孕曲明(norelgestromin),和它们的混合物、盐、异构体、或类似物。睾酮是月桂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的组合对其显示出特别优点的性激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生实验室公司,未经华生实验室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6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