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频率扫描方法、存储器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5779.4 | 申请日: | 2006-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3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热罗姆·迪朗;让·迪马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Q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源;张天舒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率 扫描 方法 存储器 以及 实现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频率扫描方法、存储器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终端。
背景技术
频率扫描方法被用于CDMA(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每个CDMA通信系统都在预定的频率空间中工作。典型地,频率空间具有带宽W。例如,在WB-CDMA(宽带CDMA)系统中,带宽W中的一个带宽等于60MHz。频率空间可以是连续的或者不是连续的。在世界的不同范围实现的不同的CDMA通信系统具有不同的频率空间。例如,欧洲的频率空间不同于美国的频率空间。
小区通信系统典型地包括多个基站。在CDMA通信系统中,基站是通过它们的频率和扰码来区分的。此外,相邻的基站通常利用不同的载波频率。一个基站可使用一个或者多个载波频率。
载波频率也被称为“小区频率”或者“中心载波频率”。实际上,载波频率处于基站带宽中间。基站带宽对应于信道间隔Wc。术语“信道间隔”在诸如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的文件n°25.101之类的CDMA标准中被定义。简单的说,信道间隔Wc等于基站在CDMA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扩频码的带宽。例如,在WB-CDMA中,信道间隔Wc等于5MHz。
CDMA标准还定义了被称为“栅(raster)信道”的在两个可能的载波频率之间的最小间隔Wr。在WB-CDMA中,栅信道等于200kHz。
诸如移动终端之类的移动用户设备需要定期地捕捉基站,例如当接通时或者移动至已捕捉到的基站的周边附近时。通过查找基站使用的一个或者更多载波频率来启动捕捉。随后,扰码及其相位必须被识别以与任何特定基站通信。基于(在“用于双模宽带扩频小区系统的TIA/EIA-95-B移动站-基站容量标准”中定义的)IS-95的系统及其子代使用通用扰码。基站由通用扰码中的唯一偏移来区分。诸如(由3GPP联盟定义的)WB-CDMA之类的系统利用唯一的扰码来区分基站。
本领域已知存在各种用于在给定监听频率(listeningfrequency)捕捉基站的频率扫描方法。捕捉时间是查找基站载波频率所需要的时间和搜索及捕捉基站扰码所需要的时间的函数。
希望的是移动终端能够尽快地捕捉基站扰码。
Amarga等人在US 2003/0231605中公开了用于查找基站载波频率的频率扫描方法。现有方法具有小区检测步骤以便通过对在监听频率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内的同步码进行识别来确定监听频率是否是基站的载波频率。
小区检测步骤是针对以200kHz相间隔的监听频率执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旦检测到载波频率,该方法就将基站带宽内与检测到的载波频率相对应的频率略过。但是,即使略过基站带宽内的频率,随后也会以200kHz分辨率扫描其它频率。
对可能的具有等于信道栅(即200kHz)的分辨率的载波频率进行的扫描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其应该尽可能地被最小化从而使得基站捕捉能变得更快。
US 2003/0231605公开了用于最小化该时间从而以200kHz分辨率扫描带宽W的其它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快的频率扫描方法从而对基站的载波频率进行查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频率扫描方法,其中在查找出初始载波频率后,仅针对与初始载波频率间隔整数个信道间隔的监听频率执行小区检测步骤,信道间隔等于所述CDMA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使用的扩频码的带宽。
因此,不同于US 2003/0231605的频率扫描方法,一旦查找出初始载波频率,就仅对等于信道间隔的频率在步骤中添加频率扫描。因此,在初始载波频率检测之后不再使用等于信道栅的扫描分辨率。于是,对CDMA通信系统所使用的整个频率空间进行扫描所需要的步骤数减少并且以上方法快于US 2003/0231605的方法。
以上的频率扫描方法的实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小区检测步骤并不在频率范围[Fmin;Fmin+Wc/2]和/或频率范围[Fmax-Wc/2;Fmax]中执行,其中:
-Fmin是分配给CDMA通信系统的频率空间的最低频率,
-Fmax是所述频率空间的最高频率,
-Wc是信道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XP股份有限公司,未经NXP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5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