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导体,尤其用于柴油发动机电热塞的复合导体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34961.8 | 申请日: | 2006-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M·阿盖尔;H·P·凯斯密斯基;H·雷纳;G·伯恩哈德;O·高博;F·卢茨;J·哈森坎普;J·哈默;H·瓦特兹多夫;H·胡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鲁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Q7/00 | 分类号: | F23Q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导体 尤其 用于 柴油发动机 电热 | ||
1.一种包括金属导体(3)和陶瓷导体(11)或非导体的复合导体,它们中的至少一个是伸长的且该两者以导电方式彼此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导体(11)或非导体和所述金属导体(3)通过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伸长的导体(3,11)的轴向(37)倾斜延伸的接触表面硬焊接至彼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导体(3,11)的一端逐渐变细以及另一个导体(11,3)具有适合所述一个导体(3,11)的所述逐渐变细的端部的匹配的逐渐变细的凹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导体(3,11)以楔形或者锥形的形状逐渐变细而所述另一导体(11,3)具有匹配的楔形或者锥形的凹口。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体(11,3)中的至少一个被电绝缘体(12)包围。
5.一种复合电导体,包括伸长的陶瓷内部导体(11)、包围所述陶瓷内部导体(11)的伸长的陶瓷外部导体(13)以及设置在所述陶瓷内部导体(11)与所述陶瓷外部导体(13)之间的绝缘体(12),其特征在于:
伸长的金属内部导体(3)以电导方式连接到所述陶瓷内部导体(11),
伸长的金属外部导体(2)以电导方式连接到所述陶瓷外部导体(13),以及
所述两个陶瓷导体(11,13)中的至少一个与其对应的金属导体(2,3)彼此适合并通过硬焊接到彼此的相对于它们的轴向(37)倾斜延伸的侧面(10,14,20)和相对设置的内表面(8,15,18)来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导体(11,13)与其对应的金属导体(2,3)彼此适合并通过相对于它们的轴向(37)倾斜延伸的侧面(10,14,20)接触并焊接到彼此。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部导体(2)包围所述金属内部导体(3)。
8.根据权利要求5到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彼此同轴设置所述内部导体(3,11)和所述外部导体(2,13)。
9.根据权利要求5到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接触的侧面(10,14,20)是平截头体形的表面。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通过活性焊料(4,5)将所述至少一个陶瓷导体(11,13)焊接到对应的金属导体(2,3)。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接触的表面或者所述侧面(10,14,20)与所述轴向(37)之间的角小于4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小于20°,优选5°to 15°。
13.根据权利要求5到12中的任何一项,结合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部导体(11)、所述陶瓷外部导体(13)以及优选地分开两者的所述绝缘体(12)具有通常的平截头体形的表面(11,13,16)。
14.根据权利要求5到12中的任何一项,结合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外部导体(13)具有平截头体形的侧面(14)以及所述陶瓷内部导体(11)有平截头体形的内表面(18)。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部导体(11)的所述平截头体形的内表面(18)过渡到圆柱盲孔(19)。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陶瓷内部导体(11)与所述陶瓷外部导体(13)分隔开的所述绝缘体(12)具有钝端面(21)。
17.根据权利要求5到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部导体(3)在至所述陶瓷内部导体(11)的连接点附近具有颈(22)。
18.根据权利要求5到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导体,其特征在于环形绝缘体(6,31)仅仅存在于所述金属外部导体(2)与所述金属内部导体(3)之间的环形间隙的某些区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鲁股份公司,未经贝鲁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49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