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送负载的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34237.5 | 申请日: | 2006-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蒂亚诺·曼齐;朱塞佩·皮佐凯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C.V.S.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艳江;段斌 |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送 负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送负载的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运送集装箱的设备。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所谓的“起重架”型运送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运送集装箱的设备是公知的,所述设备具有支撑在轮上的支撑框架并且具有起重架形状,该起重架形状包括通过横向构件在顶部相互连接的四根柱,其不仅适于支撑司机室和设备驱动装置,而且还是合适的负载捡取装置。
特别地,这些负载捡取装置能够相对于上部横向支撑结构移动并且由四根线缆驱动,所述四根线缆由绞盘以成对方式控制,绞盘具有用于盘绕和展开相应线缆对以便提升和降低捡取装置的卷筒。
这些公知类型的用于运送负载的设备既能够将集装箱从一个区域运送到集装箱将被使用的火车站场或港口处的另一个区域,还能够将集装箱放置到至少一个其它集装箱的顶部。
为此,这些设备具有固定的支撑结构,所述结构具有非常高大笨重的支柱,这意味着搬运速度较低并且用于移动的动力消耗较大。
在实践中,考虑到这些公知设备的重心高且质量大,在搬运负载的工作地点运送速度被减小到了影响这些设备的生产率的程度。
而且,根据另一个缺点,包括绞盘和线缆的使捡取装置能够提升和降低的公知装置其结构过于复杂,从而使它们的生产和维修成本很高。
根据另一个缺点,在其侧部之间承载集装箱的这些现有技术的起重架型设备一旦在其释放该集装箱之后便会在其侧部位于相邻行的集装箱之间的情况下操作,从而在移动过程中-通常是在移动离开刚被释放的集装箱的过程中-经常会碰撞集装箱,从而导致损坏该设备的侧部或支柱。
根据现有技术设备的另一个缺点,当必须对机器驱动装置进行维护或修理时,该设备必须长时间停机,对于用户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工作时间损失和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运送负载-特别是用于运送集装箱-的特别是起重架类型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支撑在用于沿期望路径移动该设备的合适装置上并支撑用于捡取负载的装置的框架,用于捡取负载的装置能够至少在负载捡取或释放位置与负载运送位置之间移动;该设备的特征在于:该支撑框架包括由该移动装置支撑的部件和支撑该负载捡取装置的部件,支撑该负载捡取装置的部件能够相对于由该移动装置支撑的部件移动。
以这种方式,可以获得一种用于运送负载的设备,其中,支撑框架可根据需要构造成形,从而特别地该设备具有低重心并因此而能够具有有利的操作速度。
附图说明
在权利要求书中清楚地描述了本设备的这些以及其它技术特征,并且通过下文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而使本设备的优点变得更明显,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优选实施方式仅作为示例提供,而不构成对本发明概念的限制,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该设备处于提升的中间运送状态;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该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该设备处于完全降低的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该设备处于完全提升状态;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负载捡取装置处于最小延伸状态;
图6是包封驱动装置的外壳或模块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包封驱动装置的外壳或模块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8A至8D是能够施加给该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轮的不同转向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运送负载-特别是用于运送集装箱-的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10示意性地示出在图1至4中。
起重架型设备10包括总体标示为12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12形成该设备的第一侧部10a和第二侧部10b,负载11被承载在第一侧部10a和第二侧部10b之间,该框架由合适的装置16a、16b、16c、16d支撑,装置16a、16b、16c、16d使该设备能够沿期望的路径移动。
如图所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多个置于地上的轮。特别地,它们包括四个轮16a、16b、16c、16d,轮16a、16b、16c、16d包括轮辋16’a、16’b、16’c、16’d和外胎面元件16”a、16”b、16”c、16”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V.S.有限公司,未经C.V.S.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4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