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可平行于主转动轴摆动的闭锁臂的旋转栅门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3291.8 | 申请日: | 200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3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T·比尔京;G·利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磁性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1/08 | 分类号: | E06B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绍***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平行 转动 摆动 闭锁 旋转 栅门 | ||
1. 一种用于人员通过控制的旋转栅门,具有一闭锁单元,该闭锁单元可绕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大约45°角的转动轴转动,并可以借助于可释放的闭锁机构锁定以防止转动,并且可以在至少一个转动方向上被释放以进行转动,该闭锁单元具有至少两个朝转动轴倾斜的闭锁臂,在该装置的工作位置,所述闭锁臂中总有一个臂位于基本上水平的、闭锁通道的闭锁位置,而另一个或其它闭锁臂则移出通道区,其中,通过由于给可释放的闭锁机构的命令而能够进行的闭锁单元的转动,闭锁臂可以相继地从闭锁通道的位置运动到开放通道的位置,并且所述闭锁臂这样铰接在闭锁单元的支承板上,使得当装置例如由于停电或断电而停止运行时,在所述装置的工作状态中位于其闭锁位置的闭锁臂可以通过触发解锁机构而从其在支承板上锁住的正常位置摆动到允许人员无阻碍地通过的释放位置,并且在触发解锁的过程之后能够使所述闭锁臂自动回到锁住的正常位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闭锁臂(2)的在支承板(4)上的锁止由穿过一开口(8)作用的锁止元件(7)形成,当电流中断时,可以抵抗弹簧力机械地使位于闭锁位置的闭锁臂(2)的锁止元件(7)脱离在开口(8)中的接合,当松开锁止时,偏心作用在所述闭锁臂(2)上的力(13)使该闭锁臂在其在支承板(4)上的支承部中绕与闭锁单元(1)的主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从其正常位置转动到其释放位置,并且,当重新供电时,可以临时地锁定已摆动的闭锁臂(2),通过使支承板(4)转动小于旋转栅门的一个步进步幅,通过闭锁臂此时相对于支承板(4)被迫的相对转动,可以使闭锁臂(2)回到其正常位置并且在该位置通过锁止元件(7)重新将其锁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偏心作用在闭锁臂(2)上的力是弹簧力(1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偏心作用在闭锁臂(2)上的力是重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闭锁臂(2)通过接纳轴颈(5)可摆动地保持在支承板(4)的开口中并通过锁止元件(7)相对于支承板(4)被锁住。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是锁止销(7),该锁止销穿过支承板(4)的开口(8),并且锁止销通过在停电时能够转动的解锁杆(9)抵抗弹簧力移出在开口(8)中的接合。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板(4)上在每个闭锁臂(2)的区域内设有用于使锁止销(7)通过的开口(8),该锁止销通过在停电时能够摆动的解锁杆(9)可抵抗弹簧力在闭锁臂(2)上或闭锁臂(2)的接纳轴颈(5)上径向移动,并能够脱离在开口(8)中的接合。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在旋转栅门正常工作时,通过第一电动提升磁体(10)抵抗解锁弹簧(11)的力将解锁杆(9)保持在离锁止销(7)一定距离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闭锁臂(2)直接或者通过接纳轴颈(5)可摆动地保持在支承板(4)的开口中,并且在闭锁臂(2)或接纳轴颈(5)的背侧设有的接合结构,所述接合结构上偏心地作用有弹簧力(13),弹簧的另一端锚固在支承板(4)的背侧上,并且解锁的闭锁臂(2)通过该弹簧力(13)可以在支承板(4)的开口中绕与闭锁单元(1)的主转动轴平行的轴转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在闭锁臂(2)或其接纳轴颈(5)的背侧设有多个突出的销(12)作为接合结构,并且在所述销(12)中的一个上偏心地作用有拉伸弹簧(13),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锚固在支承板(4)的背侧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在闭锁臂(2)或其接纳轴颈(5)的背侧设有摩擦轮作为接合结构。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栅门,其特征在于,在闭锁臂(2)或其接纳轴颈(5)的背侧设有带齿的盘作为接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磁性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未经磁性自动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32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