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木材保护的杀真菌剂混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0680033053.7 | 申请日: | 2006-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8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赖纳·布伦斯;马丁·库格勒;托马斯·耶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59/20 | 分类号: | A01N59/20;A01N43/653;A01P7/00;A01P3/00;B27K3/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李丙林 |
| 地址: | 德国莱***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木材 保护 真菌 混合物 | ||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有协同作用的杀真菌剂混合物,该混合物包 括三唑酮(triadimefon)和/或三唑醇(triadimenol)以及至少一种 铜化合物,并涉及基于这些混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并且还涉及这 些混合物和组合物用于保护工业材料,特别是木材,免受有害生物, 特别是破坏木材的真菌的攻击、损害和/或破坏的用途。
三唑酮((±)-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 丁-2-酮)和三唑醇((±)-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 -1-基)丁-2-醇)是已知的用于保护植物免受真菌攻击的杀真菌剂(参 见DE-A2552967);然而,由于在针对与木材保护相关的微生物的 活性谱(activity spectrum)中存在空白,在木材的保护中它们不能 单独使用(参见EP-A254857)。
有些参考文献中(例如WO 00/71314)提到三唑酮或三唑醇作 为用于保护木材的不同活性化合物的可能的混合配料;然而,这些 现有技术的混合物在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并且,由于上述的活性空 白,到目前为止对保护木材未起到任何作用。因此,仍然需要一种 基于三唑酮和/或三唑醇的改进的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出人意料地,现已发现其本身无效的三唑酮或三唑醇与铜化合 物结合具有协同作用以对抗与保护木材相关的微生物,即这些协同 混合物的杀真菌活性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高于所述这些有关的 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活性的总和。由此,存在一种不可预见的协同效 应,而不仅仅是活性的叠加。
该协同增强的活性具有的额外优点是,由于杀真菌剂在用于保 护木材的一种组合物中较低的用量,不仅取得了一种经济上的优 势,而且也减小了对环境安全的风险。另一个优点是与现有的体系 相比使用率可以减少的作用。此外,该混合物突出之处在于水性的 木材保护组合物体系的良好的储存稳定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它包括协同 有效量的a)三唑酮和/或三唑醇以及b)至少一种铜化合物。
在该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中这些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可在一 个相对宽的范围内改变。优选三唑酮和/或三唑醇与铜化合物的重量 比为从1:600至1:1,特别优选从1:200至1:2。
尤其优选的是包括重量比为从1:40至1:5的a)三唑酮与b) 铜化合物的活性化合物混合物。
非常特别优选的是包括重量比为从1:25至1:5的a)三唑酮与 b)铜化合物的活性化合物混合物。
这些铜化合物可以作为水溶性化合物使用,例如硫酸铜、乙酸 铜、氢氧化铜、氧化铜、硼酸铜、氟化铜或碱式碳酸铜。优选碱式 碳酸铜。
所要求保护的这些协同混合物具有特别高的杀微生物,特别是 杀真菌的作用,这又结合了对抗与材料保护相关的微生物的宽的活 性谱;它们针对破坏木材的真菌类尤其有效。此外,这些混合物具 有宽的杀虫和杀白蚁作用,特别是针对破坏木材的小蠹类和白蚁 类。
通过举例但不作为限制可以提及以下微生物:
粉孢革菌(Coniophora puteana)、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针叶褐褶菌(Gloeophyllum abietinum)、密粘褶菌 (Gloeophyllum trabeum)、虎皮香菇(Lentinus tigrinus)、山地卧孔 菌(Poria monticola)、绵腐卧孔菌(Poria placenta)、干朽菌(Serpula lacrymans)、血痕韧革菌(Stereum sanguinolentum)、瘤盖干酪菌 (Tyromyces palustris)。
通过举例但不作为限制可以提及以下破坏木材的昆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3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持续恒温出水控制机构
- 下一篇:纺织印染车间用变频控制恒压的供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