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头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30363.3 | 申请日: | 2006-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3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贵之;安西穰儿;爱甲秀树;森荣信;佐野晃正;金马庆明;荒井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1B7/09 | 分类号: | G11B7/09;G11B7/13;G11B7/135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 ||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旨在将信息记录到光盘或光卡等光记录介质上、再现或消去被记录的信息的装置。
[0002]
本发明特别涉及对具有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可以正确地进行记录动作及/或再现动作的光学头及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近几年来,由于能够在光盘上用高密度记录表示大容量的信息的信号,所以在音频、视频、计算机等许多领域中,光盘的利用越来越广泛。而且,为了使其记录容量进一步增加,至今仍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作为增加记录容量的方法之一,开发出了设置许多信息记录层的技术。
[0004]
可是,在这种多层光盘中,来自进行再现的所需的记录层(以后称作“再现层”)的反射光中,混入来自再现层以外的记录层(以后称作“非再现层”)的反射光,存在着伺服控制不稳定的课题。
[0005]
例如:多层光盘的信息记录层的间隔,与聚焦误差信号(以后称作“FE信号”)的S字形曲线的最大及最小的峰值振幅间的聚焦偏移量比较接近时,根据再现层反射的光获得的S字形曲线的信号和非再现层反射的光产生的S字形曲线的信号重叠。就是说,在FE信号中包含着来自非再现层的反射光的影响。其结果,往往不能正确地控制物镜,不能将光点聚光到所需的记录层上。
[0006]
这时,对于多层光盘的层间隔而言,使S字形间隔非常狭窄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课题,但是却难以在可以进行聚焦控制的状态下将光的焦点移动到再现层附近。进而,记录再现时,由于振动等的干扰,还产生了聚焦伺服容易走样的新课题。另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S字形间隔、扩大层间隔后,从光盘的表面到最深的记录层的厚度就变厚,使用数值孔径(NA)较大的物镜的光学头时,球面像差增大。
[0007]
为了解决这种课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检出采用象散法产生的S字形间隔狭窄的FE信号和采用SSD法(光点尺寸检出法)产生的S字形间隔宽广的FE信号后加以利用的技术。具体地说,专利文献1的光盘装置,使用采用SSD法产生的S字形间隔宽广的FE信号,从而在可以进行聚焦控制的状态下稳定地将光的焦点移动到再现层附近。然后,使用不容易受到非再现层的影响的S字形间隔狭窄的FE信号,在各自的层中进行聚焦伺服。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190132号公报
[0008]
可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学头,存在着没有考虑再现层反射光和非再现层反射光的干涉的影响的课题。
[0009]
将激光照射到多层光盘上后,再现层反射光和非再现层反射光,在光学头的受光元件上产生干涉,形成明暗的分布。这样,在受光元件上,分割光束,检出FE信号后,起因于不需要的迷惑光的偏置(offset)就与该FE信号重叠。因此,不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聚焦伺服。
[0010]
另外,光盘的各记录层的层间隔,在面内有离差,使光盘旋转后,反射线路的光学长度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再现层反射光和非再现层反射光的相位差变动,使受光元件上的明暗分布变动。这样,由于干涉引起偏置随着光盘的旋转而变动,所以伺服更加不稳定。
[0011]
下面,参照附图,讲述现有技术的课题。
[0012]
图68表示普通的光学头51的结构。以下,讲述在光学头51中,从多层光盘52中再现信息之际的光的线路。
[0013]
光学头51的半导体激光器53射出的光,经过偏振光射束分裂器54、1/4波长板55、视准透镜56、反射镜57、物镜58后,聚光到多层光盘52所需的记录面上。多层光盘52反射的光,再次经过物镜58、反射镜57、视准透镜56、1/4波长板55,射入偏振光射束分裂器54。偏振光射束分裂器54反射的光,被导入象散(astigmatism)发生元件59,赋予象散后,在全息元件60的作用下,被分成0次光及±1次光。
[0014]
用四分割受光元件61接收透过全息元件60的光加以运算后,进行FE信号的检出。这时,不仅来自光盘52的再现层的反射光射入受光元件61上的受光部,而且来自非再现层的反射光也沿着相同的线路射入受光元件61上的受光部,和再现层的反射光干涉,所以在受光点上产生干涉条纹形成的明暗分布。层叠的信息记录层的数量越多,这种现象越显著。这是因为不仅存在着从非再现层的各层1次反射后到达受光元件的光,而且还存在着在非再现层的各层中多次反射后到达受光元件的光的缘故。
[0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0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