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压膜和成型体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30005.2 | 申请日: | 2006-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2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长田俊一;合田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秀武;李平英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层压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压有至少由2种树脂形成的层的层压膜,以及含有该层压膜的成型体。
背景技术
在以汽车相关的装饰部件为代表的各种家电机器、建筑材料等的产品(部件)中,为了提高工艺设计性而使用施以木纹质感、布纹质感、金属质感等各种各样装饰而得的物质,最近,要求高亮度的金属质感的外观。
作为对各种成型部件赋予金属质感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涂装。涂装能够赋予产品各种工艺设计、功能,但多使用有机溶剂等,对环境的影响大。此外,也有因涂膜的影响而无法容易地再循环的情况,近来环境问题高涨中,涂装工序的存在被视为问题。
作为赋予金属质感的另外的方法,有镀敷、蒸镀等。镀敷、蒸镀的情况也有因金属层而再循环困难的问题,特别是镀敷时,因重金属导致的对环境的影响大,所以强烈要求将其取代。进而,镀敷、蒸镀等时,因该金属层而产生电磁波屏蔽性,所以如果用作汽车、手机等的装饰材料,则有时发生电波障碍而不断产生问题。
另一方面,提出了各种将热塑性树脂多层层压而得的膜,例如,将抗撕裂性优异的多层层压而得的膜贴到玻璃表面上,由此作为能够大幅度地防止玻璃破损和飞散的产品来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此外,还存在通过将折射率不同的树脂层交叉地多层层压,从而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长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6)等。其中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长的膜。作为透过或反射特定光的滤波器起作用,作为液晶显示器等的背光源用的膜来使用。
该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的膜,通过把反射范围设为可见光线,可以形成金属质感。然而,以往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的层压膜的成型性是不充分的。因此,即使进行真空成型、真空压空成型、柱塞助压真空压空成型、模内成型、嵌件成型、拉伸成型等成型,也难以形成所希望的形状。此外,还存在经拉伸的部分非常容易发生层间剥离的问题。进而,通过成型而延伸的部分变薄,所以产生颜色变化,存在有损金色质感的问题。进而,以往的膜的反射特性是不适当的,所以也存在着色而可见的问题。即,以往技术不满足以下的全部要件。
1)透过电磁波的金属质感的材料
2)能够成型加工,成型加工后没有颜色变化,且难以发生层间剥离的材料
3)无着色的、具有自然金属质感的材料
专利文献1:特开平6-190995号公报(第2页)
专利文献2:特开平6-190997号公报(第2页)
专利文献3:特开平10-76620号公报(第2页)
专利文献4:特开平3-41401号公报(第2页)
专利文献5:特开平4-295804号公报(第2页)
专利文献6:特表平9-506837号公报(第2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透过电磁波、高亮度且形成自然金属质感、同时成型性优异、成型后没有层间剥离并维持金属质感的膜。此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环境负荷小、再循环性也优异的、不发生电磁波障碍的成型体。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层压膜的特征在于:含有将由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树脂B形成的层(B层)分别交叉层压30层以上的结构,波长范围400nm~1000nm的相对反射率为30%以上,在150℃的拉伸试验中,膜长方向和宽方向的伸长率为100%时的拉伸应力为3MPa~90MPa,而且层叠厚度在10nm以上且小于220nm的层的数目多于层叠厚度220nm~320nm的层的数目。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层压膜为高亮度并形成自然金属质感,同时成型性优异,成型后也没有层间剥离并维持金属质感。
此外,通过将波长范围400nm~1000nm的平均透射率设为4%~55%,而容易调整金属质感的色调。
此外,通过将层压膜的动态摩擦系数设为0.5以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真空成型、真空压空成型、柱塞助压真空压空成型、模内成型、嵌件成型等的成型性。
此外,通过将树脂A和树脂B的SP值之差的绝对值设在1.0以下,可以进一步使成型后的层间剥离变难。
此外,含有本发明的层压膜的成型体,再循环性也优异,不会发生电磁波障碍。
附图说明
图1:层压装置及其构成部件
图2:狭缝部
图3:连接狭缝部和树脂供给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合流装置
图5:层构成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0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度增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显示器支座及显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