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氢合金及其制造方法、储氢合金电极和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9161.7 | 申请日: | 200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8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尾崎哲也;境哲男;金本学;黑葛原实;挂谷忠司;绵田正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19/00 | 分类号: | C22C19/00;H01M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电极 二次 电池 | ||
1.一种储氢合金,其含有化学组成由通式A5-xB1+xC24表示的相,在所述通式A5-xB1+xC24中,A是选自稀土类元素的1种以上的元素,B是选自Mg、Ca、Sr和Ba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C是选自Ni、Co、Mn、Al、Cr、Fe、Cu、Zn、Si、Sn、V、Nb、Ta、Ti、Zr和Hf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且x表示-0.1~0.8的范围的数,并且,所述相具有属于R-3m的空间群,且晶格常数中的c轴长度相对于a轴长度的长度比为11.5~12.5的晶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氢合金,其中,化学组成由通式R1aMgbR2cR3d表示,并且在所述通式R1aMgbR2cR3d中,R1是选自稀土类元素的1种以上的元素,R2是Ni和Co中的至少1种元素,R3是Mn和Al中的至少1种元素,且a、b、c和d是满足16≤a≤18、3≤b≤6、72≤c≤78、1≤d≤6以及a+b+c+d=100的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R1含有La,作为所述R2含有Ni和Co两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氢合金的晶体粒径为10~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含有Mn和Al中的至少1种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A是选自La、Ce、Pr和Y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所述B是Mg,且所述C是选自Ni、Co、Mn、Al、Fe、Cu、Zn、Si、Sn、V、Zr和Hf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
7.一种储氢合金电极,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储氢合金作为储氢介质。
8.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氢合金电极作为负极。
9.一种储氢合金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储氢合金含有化学组成由通式A5-xB1+xC24表示的相,在所述通式A5-xB1+xC24中,A是选自稀土类元素的1种以上的元素,B是选自Mg、Ca、Sr和Ba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C是选自Ni、Co、Mn、Al、Cr、Fe、Cu、Zn、Si、Sn、V、Nb、Ta、Ti、Zr和Hf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且x表示-0.1~0.8的范围的数,并且,所述相具有属于R-3m的空间群,且晶格常数中的c轴长度相对于a轴长度的长度比为11.5~12.5的晶体结构,
该制造方法具备下述工序:
第1工序,将原料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加热熔融,从而制作熔融体;
第2工序,使所述熔融体以1000K/秒以上的冷却速度凝固,从而制作凝固体;
第3工序,将所述凝固体在加压状态的惰性气体气氛下在860~980℃进行退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氢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退火的所述惰性气体气氛为氦气气氛。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储氢合金的制造方法,其中,制备所述原料以使得所制造的所述储氢合金的化学组成由通式R1aMgbR2cR3d表示,并且在所述通式R1aMgbR2cR3d中,R1是选自稀土类元素的1种以上的元素,R2是Ni和Co中的至少1种元素,R3是Mn和Al中的至少1种元素,且a、b、c和d为满足16≤a≤18、3≤b≤6、72≤c≤78、1≤d≤6和a+b+c+d=100的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91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