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刮浆刀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27080.3 | 申请日: | 2006-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8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勉;重田龙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新克 |
| 主分类号: | B41F9/10 | 分类号: | B41F9/10;B41M1/10;C23C18/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刮浆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凹板印刷中使刀刃部与凹板印刷辊抵接的状态下相对移动,在凹版单元中盛装油墨而且进行刮去多余的油墨的动作的刮浆刀,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水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即使用与油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相同的印刷速度也难以发生版灰雾,可以使水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成为实用水平并同时能够实现其长寿命化的刮浆刀。
背景技术
图4表示以往的凹板印刷机中的刀(doctor)装置。在图4中,符号10表示凹板印刷辊,符号12表示刀装置的刮浆刀。刀装置是支撑刮浆刀12,在使其前端部的刀刃部14与凹板印刷辊10抵接的状态下相对移动,在凹版单元中盛装油墨而且刮去多余的油墨的装置。
刮浆刀12通过在印刷中进行箭头A所示的缓慢的横滑动,避免刮浆刀12的刀刃部14的一点只接触凹板印刷辊10的辊面长方向的固定一点,进而实现前端形状的均一的磨损。如果刮浆刀12在印刷中不进行箭头A所示的横滑动,则刮浆刀12的前端的磨损变得不均一,早期前端的数处极大地磨损,丧失其油墨刮去功能,以没有预期不存在于版图像中的在版面周方向连续的直线、即刀条纹而发生在多处的状态进行印刷。
作为关于刮浆刀的领先技术文献,有专利文献1~19。这些文献几乎都关于耐久性的提高。专利文献17以消除版灰雾为目的,但在水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中没有效果。另外,还有专利文献20及21,但均为关于刮浆刀的形状、保持结构的改善。
在油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中,已实现了对版灰雾的技术改善。另一方面,在水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中,没有实现对版灰雾的技术改善,实用化没有完全被推进。目前,打包用的软包装薄膜或挂历、夹入杂志中的凹版照片印刷等全部进行油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
专利文献1:特开昭61-123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昭62-2276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昭62-238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昭62-503085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昭63-25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昭63-116852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昭63-246249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平3-007394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平4-012853号公报
专利文献10:特开平4-070341号公报
专利文献11:特开平4-070342号公报
专利文献12:特开平4-296556号公报
专利文献13:特开平6-039991号公报
专利文献14:特开平7-276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15:特开平8-164598号公报
专利文献16:特开平9-254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17:特开平10-337840号公报
专利文献18:实开昭62-005959号公报
专利文献19:实开昭63-094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0:U.S.P.第5,638,751号
专利文献21:U.S.P.第4,895,071号
专利文献22:特开2000-797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3:特开2001-089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4:特开2002-105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5:特开2003-197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6:特开2003-336010号公报
从所述领先技术文献可知,目前,关于刮浆刀的改善·改良专门从耐磨损性的提高、耐久性的提高、长寿命化、刀条纹的消除等观点提出。例如在油墨中含有钛白等的情况下,磨损速度变得较大,为了抑制作为消耗品的刮浆刀的运转成本,如何具有耐磨损性从而提高寿命成为了问题。
过去,从消除水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中的版灰雾从而实现实用化的观点出发,不存在进行刮浆刀的改良的例子。油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由于油性油墨中含有的超过50%的有机溶剂挥发而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原因,所以向醇成分少至5~10%的水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的转换备受瞩目。但是,水性油墨使用凹板印刷容易发生明显的版灰雾,不能全部实现高精密度的印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新克,未经株式会社新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7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