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24510.6 | 申请日: | 2006-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7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建司;安田洋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K47/48 | 分类号: | A61K47/48;A61P29/00;A61K31/1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药剂 导入 交联 透明 衍生物 凝胶 | ||
1.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为以共价键导入药剂的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并为可由注入工具挤出的性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中,“光反应性基团”与“药剂”分别通过间隔物以共价键结合到“透明质酸”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可由20~25G注射针,以0.5~5kg/cm2的压力挤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特征在于,“光反应性基团”由肉桂酸衍生物或氨基肉桂酸衍生物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特征在于,“药剂”为具有可与羧基或羟基结合的官能团的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特征在于,“间隔物”为具有2个以上选自羧基、羟基及氨基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残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中,“药剂”选自非类固醇类抗炎症剂、抗风湿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类固醇剂以及抗癌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特征在于,“药剂”为非类固醇类抗炎症剂或抗风湿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特征在于,“光反应性基团”和“药剂”分别结合于透明质酸的羧基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特征在于,“光反应性基团”或“结合有光反应性基团的间隔物”以酰胺键结合于透明质酸的羧基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特征在于,“药剂”以酯键或酰胺键直接结合于透明质酸的羧基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特征在于,“药剂”以酯键与“间隔物”结合,该药剂结合间隔物以酰胺键结合于透明质酸的羧基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中,“光反应性基团”和“药剂”的总计导入率相对于透明质酸的重复二糖单元摩尔数为10~45摩尔%。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通过在制造工序中,在光交联之前进行碱处理而得到。
15.药剂导入光反应性透明质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反应性基团”与“药剂”分别以共价键结合于“透明质酸”上,且对水性介质为可溶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药剂导入光反应性透明质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光反应性基团”与“药剂”分别通过间隔物以共价键结合于“透明质酸”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药剂导入光反应性透明质酸衍生物,其通过在制造工序中,在向透明质酸导入光反应性基团和/或药剂后的任意阶段进行碱处理而得到。
18.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通过对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反应性透明质酸衍生物的水性溶液照射紫外线而得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其通过在照射紫外线后进行灭菌而得到。
20.内装药剂的注入工具,其在注入工具中填充有权利要求1~11、18和19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并用垫圈密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内装药剂的注入工具,其进行了灭菌。
22.药品,其含有权利要求1~11、18和19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
23.局部给药用制剂,其含有权利要求1~11、18和19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导入光交联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45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