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粒状生胶的改性沥青粘合剂材料和制造改性沥青粘合剂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24243.2 | 申请日: | 2006-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让-瓦莱里·马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诺弗斯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9D195/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海川;樊卫民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粒状 改性沥青 粘合剂 材料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改性沥青粘合剂组合物,包括:
(a)大约40wt%至大约98.9wt%的沥青粘合剂材料;
(b)大约0.5wt%至大约25wt%的粒状生胶;
(c)大约0.5wt%至大约30wt%的至少一种合成聚合物;和
(d)大约0.05wt%至大约5wt%的至少一种酸。
2.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大部分粒状生胶的粒度小于2mm。
3.权利要求2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合成聚合物选自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SBS)、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PVC)、尼龙、聚苯乙烯、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氟碳树脂、酚醛树脂、醇酸树脂、聚酯、聚乙烯(线性或交联)、环氧三元共聚物、聚丙烯及其组合。
4.权利要求3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酸选自磷酸,多磷酸(以正磷酸含量表述大于100%),大于90wt%的硫酸,硼酸,和羧酸例如己二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马来酸、戊酸、琥珀酸、富马酸、谷氨酸、邻苯二甲酸、乙酸及其组合。
5.权利要求2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合成聚合物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所述酸为多磷酸。
6.权利要求5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沥青粘合剂组合物包括:
(a)大约92wt%至大约95wt%的沥青粘合剂材料;
(b)大约3wt%至大约5wt%的粒状生胶;
(c)大约0.5wt%至大约2wt%的至少一种合成聚合物;和
(d)大约0.1wt%至大约1wt%的至少一种酸。
7.权利要求6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合成聚合物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所述酸为多磷酸。
8.一种制备改性沥青粘合剂组合物的方法,包括步骤:
a.在适合的容器中提供纯沥青;
b.将纯沥青加热到大约120℃至大约200℃的温度;
c.向纯沥青中添加第一改性成分;
d.使用高剪切混合器或低剪切混合器之一将沥青和第一改性成分混合大约5分钟至大约10小时的时间;
e.向改性沥青粘合剂中添加第二改性成分;
f.将第二改性成分和改性沥青粘合剂在高剪切混合器或低剪切混合器之一中混合大约5分钟至大约10小时的时间;
g.向改性粘合剂材料中添加第三改性成分;和
h.将第三改性成分和改性粘合剂材料在低剪切混合器或高剪切混合器之一中搅拌大约5分钟至大约48小时的时间。
9.权利要求8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将第三改性成分和改性粘合剂材料在低剪切混合器或高剪切混合器之一中搅拌的步骤之前,将第三改性成分和改性粘合剂材料在高剪切混合器中混合5分钟至10小时的时间。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第一改性成分为大约0.05wt%至大约5wt%的至少一种酸,第二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30wt%的至少一种合成聚合物,第三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25wt%的粒状生胶。
11.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第一改性成分为大约0.05wt%至大约5wt%的至少一种酸,第二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25wt%的粒状生胶,第三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30wt%的至少一种合成聚合物。
12.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第一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30wt%的至少一种合成聚合物,第二改性成分为大约0.05wt%至大约5wt%的至少一种酸,第三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25wt%的粒状生胶。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第一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2wt%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第二改性成分为大约0.1wt%至大约1wt%的多磷酸,第三改性成分为大约4wt%至大约6wt%的粒状生胶。
14.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第一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30wt%的至少一种合成聚合物,第二改性成分为大约0.5wt%至大约25wt%的粒状生胶,第三改性成分为大约0.05wt%至大约5wt%的至少一种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诺弗斯公司,未经伊诺弗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42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