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3387.6 | 申请日: | 200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正英;新田正范;内藤启幸;黑田彻;河藤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37/06 | 分类号: | B01J37/06;C07C45/35;B01J23/88;C07C47/22;C07B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钼、铋和铁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含有钼、铋和铁的催化剂是在将丙烯、异丁烯、叔丁醇(下面有时简称TBA)或甲基叔丁基醚(下面有时简称MTBE)进行气相催化氧化来制造不饱和醛和不饱和羧酸时使用的氧化催化剂。
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调制含有成为催化剂的原料的化合物的混合液,将所获得的混合液进行干燥,然后进行烧成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1:特开平8-3091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8-3091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方法中,如果反复制造催化剂,则混合液的干燥物、其进行烧成所获得的烧成物的体积密度等的物性会变化,因此每个制造批次都必须调整对干燥物、烧成物进行成型时的条件。另外,如果反复制造催化剂,则有时催化剂的活性和/或目标生成物的选择性恶化。
一直以来,如果制造催化剂,则有时在催化剂制造用设备具备的装置的表面会附着含有钼、铋和铁的固形物,但是这样的固形物的附着不形成特别的问题。但是,本发明者们发现,该固形物是上述的体积密度等的物性变化、催化剂的活性和/或目标生成物的选择性恶化的原因,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催化剂的制造过程中的干燥物、烧成物的物性稳定,催化剂活性和/或目标生成物的选择性的变化少、重现性优异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是含有钼、铋和铁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催化剂制造用设备所具备的至少1个装置的附着了固形物的表面用碱性溶液洗涤后,用该洗涤后的催化剂制造用设备制造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催化剂的制造过程中的干燥物、烧成物的物性稳定,催化剂活性和目标生成物的选择性的变化少、重现性优异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催化剂制造用设备被复杂地组装的情况下,没有解体检查(overhaul)的麻烦,并且可以减少残留物,因此可以有效地制造催化剂。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本发明中制造的含有钼、铋和铁的催化剂,可以列举出例如,在将丙烯、异丁烯、TBA或MTBE利用分子状氧进行气相催化氧化来制造不饱和醛和不饱和羧酸时使用的催化剂;通过气相来对丙烯进行氨氧化来制造丙烯腈时使用的催化剂等。
下面,列举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不饱和醛和不饱和羧酸的制造用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来对本发明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对制造的催化剂,只要含有钼、铋和铁,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用下式(1)表示。
MoaBibFecMdXeYfZgSihOi (I)
式中Mo、Bi、Fe、Si和O分别表示钼、铋、铁、硅和氧。M表示选自钴和镍中的至少一种元素。X表示选自铬、铅、锰、钙、镁、铌、银、钡、锡、钽和锌中的至少一种元素。Y表示选自磷、硼、硫、硒、碲、铈、钨、锑和钛中的至少一种元素。Z表示选自锂、钠、钾、铷、铯和铊中的至少一种元素。a、b、c、d、e、f、g、h和i分别表示各元素的原子比,当a=12时,b=0.01~3,c=0.01~5,d=1~12,e=0~8,f=0~5,g=0.001~2,h=0~20,i是满足上述各成分的化合价所必需的氧原子的比值。
在本发明中,对构成催化剂的元素的原料(下面称作催化剂原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通常使用:构成催化剂的元素的氧化物、通过强热能够形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的氧化物的氯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或铵盐或它们的混合物。
催化剂的制造可以适当组合例如下述工序来进行。
调合工序:将催化剂原料的至少一种和液体在调合槽中混合,调制含有构成催化剂的元素的至少一种的溶液或分散液(下面称作调合液)的工序。
混合工序:将2种以上的调合液之间或将调合液与其他催化剂原料在混合槽中混合,调制含有构成催化剂的全部元素的溶液或分散液(下面称作原料液)的工序。
老化工序:将原料液在老化槽中进行加热老化的工序。
浓缩工序:将原料液在浓缩槽中进行浓缩的工序。
微粒化工序:将原料液中含有的固形物在微粒化槽中进行微粒化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33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
- 下一篇:一种改性脲醛树脂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