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充气汽车轮胎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23087.8 | 申请日: | 2006-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5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 发明(设计)人: | M·穆恩;M·科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技术轮胎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7/08 | 分类号: | B60C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汽车轮胎 | ||
1.一种汽车的非充气轮胎,包括:
a.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主体,具有包括行驶面的周向延伸的冠部和连接于所述冠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所述周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侧壁分别终止于周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胎圈,所述第一和第二胎圈适于被固定在车轮轮辋的凸缘内;以及
b.多个径向延伸且周向隔开的复合曲线形弹簧,至少部分地嵌入轮胎主体的所述冠部和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所述复合曲线形弹簧各自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端部嵌入轮胎主体的第一胎圈内,所述第二端部嵌入轮胎主体的第二胎圈内,所述复合曲线形弹簧的所述第一侧壁总体为S形,所述复合曲线形弹簧的所述第二侧壁总体为倒S形;
其中各个所述弹簧的侧壁各自包括侧壁上部和侧壁下部,所述侧壁上部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平面凸出,而所述侧壁下部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平面凹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还包括位于多个所述曲线形弹簧的径向外侧并将其环绕的周向延伸的束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束带由钢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束带由纤维增强织物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弹簧由复合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弹簧的所述复合材料为热塑性基质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弹簧由钢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各个所述弹簧包括相对于所述车轮的轮辋凸出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各个所述弹簧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平坦以便总体上沿横轴平放。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周向延伸的缓冲器,适于接合所述车轮的轮辋并被轮胎主体封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复合曲线形弹簧的表面经过处理以增强所述弹簧与轮胎主体的粘合。
12.一种汽车的非充气轮胎,包括:
a.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主体,具有包括行驶面的周向延伸的冠部和连接于所述冠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所述周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侧壁分别终止于周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胎圈,所述第一和第二胎圈适于接合车轮的轮辋;以及
b.由复合材料构成的多个径向延伸且周向隔开的复合曲线形弹簧,所述复合曲线形弹簧至少部分地嵌入轮胎主体的所述冠部和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所述复合曲线形弹簧各自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端部嵌入轮胎主体的第一胎圈内,所述第二端部嵌入轮胎主体的第二胎圈内,所述复合曲线形弹簧的所述第一侧壁总体为S形,所述复合曲线形弹簧的所述第二侧壁总体为倒S形;
其中各个所述弹簧的侧壁各自包括侧壁上部和侧壁下部,所述侧壁上部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平面凸出,而所述侧壁下部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平面凹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还包括位于多个所述曲线形弹簧的径向外侧并将其环绕的周向延伸的束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束带由钢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束带由纤维增强织物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弹簧的复合材料为热塑性基质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复合材料为具有增强材料的热固性基质,所述增强材料选自玻璃、KEVLAR、TWARON、ZYLON、碳纤维、SPECTRA、DYNEEMA或熔融石英。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周向延伸的缓冲器,适于接合所述车轮的轮辋并被轮胎主体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技术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技术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30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