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ipah病毒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2718.4 | 申请日: | 200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8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J·C·F·奥多纳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瑞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155 | 分类号: | A61K39/15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国群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ipah 病毒 疫苗 | ||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参照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4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0/674,583的优先权。
引入的参考文献
本文引用或参考的所有文件(“本文引用的文件”),以及本文引用的文件中引用或参考的所有文件,连同本文提及或引入本文作为参考的任何文件中任何产品的任何制造商说明书、描述、产品说明书和产品宣传单,在此引入本文作为参考,并且可以在本发明实践中采用。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Nipah病毒的重组疫苗以及此类疫苗的施用。
发明背景
Nipah病毒是副粘病毒(Paramyxoviridae)科的成员并且与Hendra病毒(以前称为马麻疹病毒)有关。Nipah病毒最初在1999年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成年男性中爆发的脑炎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样品中分离(参见,例如,Chua等人,Lancet.1999 Oct 9;354(9186):1257-9和Paton等人,Lancet.1999 Oct 9;354(9186):1253-6)。关于Nipah病毒的宿主仍未知,但怀疑狐蝠(狐蝠(Pteropus)属的蝙蝠)是天然宿主。
因为生态条件中的变化,狐蝠越来越多地与人和家养动物接触。因此,因此,可以想象狐蝠中的病毒可能感染家养动物和人,这可以导致更毒、可能致命的疾病。Nipah病毒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猪中引起相对温和的疾病,并且病毒经由与受感染的猪的紧密接触传播给人、猫和狗。
人中的Nipah病毒感染已伴随特征为发热和嗜睡的脑炎和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昏迷、癫痫发作和不能维持呼吸(参见,例如Lee等人,Ann Neurol.1999 Sep;46(3):428-32)。Nipah病毒病从3-14天的发热和头痛开始,随后为嗜睡和特征为精神错乱的定向障碍。这些特征和症状可以在24-48小时内发展为昏迷。某些患者在其感染的早期具有呼吸系统疾病。关于Nipah病毒性脑炎的严重神经病已由某些后遗症标记,例如持久性惊厥和人格改变。在1998-1999年Nipah病毒病爆发期间,入院的约40%具有严重神经病的患者死于该病(参见,例如,Lam和Chua,Clin Infect Dis.2002 May 1;34 Suppl 2:S48-51)。
因此,动物健康的目标是通过预防动物和/或人之间的疾病传播来改善人的健康。
Nipah病毒感染可以通过避免已知受感染的动物并当其必须与潜在受感染的动物接触时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装置来预防。药物利巴韦林已显示在体外有效对抗Nipah病毒,然而,受控制的药物调查仍未进行并且临床有效性仍不确定。
如果将开发预防或治疗Nipah病毒感染的有效程序,那么必须限定在诱导保护性应答中重要的病毒抗原,并且设计有效的免疫预防治疗。Nipah病毒的附着(G)和融合(F)糖蛋白已牵涉为病毒抗原(参见,例如,Bossart等人,J Virol.2002 Nov;76(22):11186-98和Guillaume等人,J Virol.2004 Jan;78(2):834-40)。Nipah病毒糖蛋白(G和F)当作为重组痘苗病毒表达时已在仓鼠中诱导保护不受Nipah病毒的致命性攻击的免疫应答(参见,例如,Guillaume等人,J Virol.2004 Jan;78(2):834-40)。然而,观察到在主动和被动免疫接种中,针对Nipah病毒的抗体应答是强烈刺激的,提示免疫接种的功效与载体复制能力相关。
因此,本领域需要有效且可靠的Nipah病毒疫苗,其中异源蛋白具有有限或无生产性复制的表达。
本申请中任何文件的引用或鉴别并非承认此类文件可用作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发明概述
本发明部分基于有效的重组疫苗的开发,所述重组疫苗使用编码Nipah病毒糖蛋白的减毒的金丝雀痘或减毒的鸡痘病毒(fowlpox)载体针对Nipah病毒免疫猪,因此可以具有有限或无生产性复制(productive replication)的异源蛋白表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瑞尔有限公司,未经梅瑞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27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