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凸轮驱动机构、镜筒和照相机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2300.3 | 申请日: | 2006-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3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尾见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尼康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车文;代易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 驱动 机构 照相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凸轮驱动机构、镜筒和照明机,该凸轮驱动机构通过转动圆筒来驱动驱动目标物体,在该圆筒的内周表面中形成有凸轮槽。
背景技术
在例如照相机的镜筒上,在内周表面处形成有凸轮槽的圆筒(以下称为凸轮圆筒)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成绕光轴旋转。通过将从透镜单元凸出的凸轮从动件接合或配合于凸轮槽内,并且通过在凸轮圆筒旋转时驱动透镜单元沿着光轴前后移动,执行诸如变焦的操作。与凸轮槽的梯度对应地确定凸轮圆筒旋转的每单位旋转角的透镜移位程度,并且只要凸轮槽的梯度均匀,即只要凸轮槽在凸轮圆筒的平面展开图中形成单条直线,在透镜移位程度和旋转角单位之间的关系就保持恒定。有一种结构允许通过改变凸轮槽的梯度来使得相对于凸轮圆筒旋转的旋转角单位的透镜移位程度可变(见专利参考文献1)。专利参考文献1还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多个分体模具在凸轮圆筒的内周表面处形成这种凸轮槽的方法。
专利参考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2194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小直径(大概20mm或更小)的凸轮圆筒的内周表面处必须通过整体模具而不是多个分体模具来形成凸轮槽,多个分体模具不能保证满意水平的强度。与分体模具不同,整体模具不能通过使整体模具向光轴偏移而拔出,而必须通过绕光轴旋转该模具的转动拔出沿着光轴拔出。用差不多和将螺丝旋出螺丝孔一样的方法,通过转动拔出而拔出该模具,因此,相当于螺丝螺纹槽的凸轮槽的梯度必须均匀,以允许该转动拔出。但是,如果凸轮槽改变了它的梯度,正如专利参考文献1中一样,不能通过转动拔出而拔出该模具。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凸轮驱动机构包括:圆筒,在该圆筒中利用成形模具从内周表面的一个端面朝向另一端形成凸轮槽;驱动目标物体,该驱动目标物体包括用于接合在所述凸轮槽中的凸轮从动件,并且在所述圆筒旋转时沿着圆筒的旋转轴被线性驱动;和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将所述凸轮从动件压在构成所述凸轮槽的侧面的凸轮表面上,其中所述凸轮表面形成为具有变化的梯度,从而能够调节所述圆筒旋转的每单位旋转角的所述驱动目标物体的移位程度,并且所述凸轮槽以允许所述成形模具通过转动拔出而从圆筒拔出的形状形成。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凸轮驱动机构中,优选所述凸轮槽的面对所述凸轮表面的另一侧面的梯度等于或浅于所述凸轮表面的在具有最浅梯度的区域上的梯度。优选的是:所述凸轮表面包括第一凸轮表面和具有比该第一凸轮表面浅的梯度的第二凸轮表面;并且所述凸轮槽处的面对所述凸轮表面的整个另一侧面的梯度等于所述第二凸轮表面的梯度,并且使所述另一侧面与第二凸轮表面彼此分开基本上和所述凸轮从动件的直径相等的距离。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凸轮驱动机构中,所述圆筒可以是通过利用整体成形模具来形成的具有等于或小于20mm的直径的凸轮圆筒。所述凸轮槽可以具有朝向所述一个端面较大的宽度。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凸轮驱动机构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目标物体包括透镜;并且所述圆筒的旋转轴和所述透镜的光轴对准。所述凸轮表面可以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该第一区域上,所述透镜在缩回位置和第一驱动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二区域上,所述透镜在所述第一驱动位置和第二驱动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区域处的梯度可以比所述第二区域处的梯度浅。所述第一区域可以是在通过使用所述透镜进行的拍摄操作的准备阶段期间使用的透镜设定/重设区域,而所述第二区域可以是在通过使用所述透镜进行的拍摄操作期间用于变焦的变焦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镜筒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凸轮驱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照相机包括根据第二方面的镜筒。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设计形成在所述圆筒的内周表面中的特殊形状的凸轮槽的转动拔出型模具,能够形成允许改变圆筒旋转的每单位旋转角驱动物体的程度的凸轮槽。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包含光轴的平面获取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实现的照相机镜筒在缩回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图1中镜筒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获取的截面图;
图3是凸轮圆筒的平面展开图;
图4示出图1中的镜筒处于第一驱动状态;
图5示出图1中的镜筒处于第二驱动状态;
图6展示了凸轮表面梯度改变三级的凸轮槽的实例;
图7展示了凸轮表面的梯度渐变从而形成弯曲的表面的凸轮槽的实例;
图8展示了凸轮表面梯度和图3中所示的实例的梯度相反改变的凸轮槽的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尼康,未经株式会社尼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2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料涂敷装置及涂料涂敷方法
- 下一篇:负极和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