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1213.6 | 申请日: | 200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8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大坪亮;中垣薰雄;出森公人;中田好彦;繁田正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34 | 分类号: | B66B1/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接触 供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沿着导轨在升降路径内移动的轿厢的电气设备供给电力的电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于建筑的内部的电梯中,在升降路径内移动的电梯的轿厢具备照明装置、换气装置、操作盘等电气设备。这些电气设备需要被供给所需的电力。在一般的电梯中,电力供给部设在升降路径的上部,在从该供电部到轿厢的底部之间悬垂地连接有引线。电力经由该引线被从电力供给部供给到轿厢的电气设备中。
但是,在利用上述引线供给电力的情况下,随着轿厢移动,引线在中途被反复地弯曲。因此,加速了随着年限的劣化,引线的耐用年数变短。此外,如果建筑变高而升降路径延长,则引线也适用较长的引线,所以引线有可能通过其自身摆动而接触到升降路径内的设备类上造成损伤。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的特许申请公开号码、特开2000-355474号公报及特开2002-338150号公报提出了与引线不同的供电装置。这些供电装置具备从设置在升降路径的上部的电源沿着升降路径铅垂地设置的供电线。轿厢具备非接触地接近供电线的受电体。供电线流过交流电流。受电体通过电磁感应而产生电力。轿厢的电气设备将该电力作为电源使用。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上所述,在升降路径内设置用来供给电力的专用的供电线,这使它们的支撑构造变得复杂。用来铺设供电线的施工作业花费工夫,并且用来设置的成本也变高。特别是,在升降路径较长的高层建筑物中,该问题变得显著。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用引线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并且廉价地对轿厢的电气设备供给电力的电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导轨和受电装置。导轨,沿着铅垂方向设置在电梯的升降路径内,导引轿厢,并且具有作为使交流电流流过的供电部件的功能。受电装置在相对于导轨非接触地接近的状态下设置于轿厢,通过由交流电流引起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电力。并且,受电装置将该电力供给到设在轿厢中的电气设备。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导轨设有一对,该一对中的一个连接在地线上。此外,轿厢具备与导轨卡合的导引装置,受电装置内装在导引装置中、或者与导引装置一体地构成。并且,导引装置具备相对于导轨滑动接触的导靴、或者具备相对于导轨滚动接触的多个辊。在此情况下,导轨的至少与导引装置接触的范围由绝缘部件覆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导引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3的电梯100参照图1及图2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电梯100具备升降路径1、机械室2、非接触供电装置3、卷扬机4、主绳索5、轿厢7、平衡锤8、导轨10、和导引装置12。该电梯100将机械室2设在建筑物的升降路径1的上部。卷扬机4设在机械室2的内部。主绳索5卷绕在卷扬机4上。
轿厢7及平衡锤8配置在升降路径1的内部。轿厢7及平衡锤8经由主绳索5悬挂在升降路径1内,通过卷扬机4驱动而相互向相反方向移动。导轨10平行地排列,在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右侧和左侧以一对设置在升降路径1内。轿厢7配置在一对导轨10之间,沿着该导轨10移动。
轿厢7在面向各导轨10的上部及下部的外侧具有导引装置12。如图2所示,各个导引装置12具有コ字状的水平截面,在其内侧安装有具有绝缘性的导靴。导靴与导轨10的外面在具有绝缘性的状态下滑动接触。各个导轨10由钢铁等导电性材料形成。
交流电源装置13设在处于升降路径1上的机械室2中。交流电源装置13经由配线14与导轨10连接,对导轨10施加交流电流并通电。一对导轨10的下端部通过具备电阻器15的导线16相互连接。交流电源装置13、一对导轨10、以及具有电阻器15的导线16构成供电电路。
此外,各导轨10经由支撑部件固定在升降路径1的内部侧壁上。各导轨10相对于各自的支撑部件电绝缘。一对导轨10中的一个连接在地线17上。另外,在导轨10连接在地线17上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导轨10的绝缘。
导引装置12优选地由非磁性材料例如耐磨损性、滑动性良好的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导引装置12内装有受电装置18。
受电装置18由铁心19、和卷绕在该铁心19上的线圈20构成。铁心19沿着导引装置12形成为对应的コ字状,在各自的臂上分别卷绕着线圈20的状态下组装在导引装置12的内部。因而,在相对于导引装置12卡合的导轨10接近的状态下、并且夹着导轨20地配置线圈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电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电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12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