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衣物折叠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20907.8 | 申请日: | 2006-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4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佐治义人;泷泽辉之;江泽弘造;毛利政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6F89/02 | 分类号: | D06F89/02;D06F57/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衣物 折叠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自动折叠衣物的衣物折叠机。
背景技术
家庭中衣物的折叠作业可以说是压力比较大的家务之一。尽管已开发出各种家务用电化制品并通常加以利用,但自动折叠衣物的设备至今还未实用化。为此,家务从事者迫切希望开发出减轻衣物折叠作业的制品。
另一方面,作为业务用途,已知有对洗涤业务用的衣物特别是衬衫类进行折叠的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装置:以衣物朝上且两侧垂下的状态展开在台上,使折板从侧方滑动到衣物下方,由此折入衣物两侧的垂下部分。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装置:以衣物朝下的状态展开在3分割的台上,使两侧的分割台移动到衣物上方,由此折入衣物两侧。实际的洗涤业务中主要采用这种装置。
可是,在这种结构中,需要机械性设计用于将衣物展开在水平面上的宽阔作业台。因此,设备所占的地板面积增大。另外,在台上展开衬衫的作业需要人手进行,并无效率。
对此,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下装置:为了减少地板面积,将衣物挂在倾斜的板上,向衣物两侧吹送空气将其向后方吹动,并使折板从侧方滑动到衣物后方,由此折叠衣物。
专利文献1:特开平5-687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平5-70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8-143015号公报
可是,专利文献3公开的折叠衣物的装置,为了将衣物向后方吹动,需要吹送空气的压缩机等装置。
因此,如专利文献1~3公开的现有的折叠衣物的装置,需要广阔的设置场所,还需要产生较大动作声音的压缩机,从而存在即便适用于洗涤工厂中的使用,也不适用于家庭中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适合于家庭使用的衣物折叠机。
本发明的衣物折叠机,具备折叠机构,该折叠机构将挂在衣架上的衣物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折叠成规定大小。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使吊在晾衣杆上的所述挂有衣物的多个衣架依次移动到规定位置,由所述折叠机构折叠挂在各衣架上的衣物。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宽度方向折叠部和长度方向折叠部。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折叠部包括:夹住挂在所述衣架上的所述衣物的水平方向两端部的一对夹子;和一对折叠宽度确定部,所述夹子以如下方式转动:以夹住所述衣物的状态将所述折叠宽度确定部卷入,且沿着所述折叠宽度确定部折叠所述衣物。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折叠宽度确定部分别具有限定折叠所述衣物的位置的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棱部,所述一对夹子分别以所述夹子的通过棱部附近的垂直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夹子夹住衣物两端部旋转时,所述一对夹子分别比旋转前向上方移动1cm以上。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夹子在不与所述衣架干涉的位置夹住挂在所述衣架上的所述衣物。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衣物折叠机还包括衣架折叠部,该衣架折叠部向衣架发出以能够从衣架脱去所述衣物的方式折叠所述衣架的指令。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对于衣物折叠机而言,所述宽度方向折叠部在所述一对折叠宽度确定部的内侧还具备保持所述衣物的衣物保持体。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衣物保持体在折叠所述衣架时,不与所述衣架干涉而保持所述衣物。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长度方向折叠部包括:具有与所述衣物接触的水平棒的折叠长度确定部;和在所述折叠长度确定部的位置将所述衣物的下侧部分向上侧折回而提升的折起部。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折起部相对于所述衣物从与折叠长度确定部相反的一侧接近所述衣物,通过所述折叠长度确定部的下方后向上移动。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折起部在其前端具有可旋转地设置的辊,所述辊的外周与所述衣物接触。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宽度方向折叠部包括:保持挂在所述衣架上的衣物的中央部分的中央保持部;和分别保持比由所述中央保持部保持的中央部分靠外侧的水平方向两外侧的一对外侧保持部,在所述中央保持部及外侧保持部分别保持衣物的状态下,将所述外侧保持部向所述中央保持部侧折弯,由此将所述衣物沿水平方向折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0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锈探伤液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在微通道中固定细胞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