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凹版制版辊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18737.X | 申请日: | 2006-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4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重田龙男;佐藤勉;杉山浩一;浅野贵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新克 |
| 主分类号: | B41N1/06 | 分类号: | B41N1/06;B41C1/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凹版 制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凹版制版辊,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制中空辊;设在该中空辊表面上且在表面上形成多个着墨孔的铜镀层;设在该铜镀层表面上的金属层;设在该金属层表面上的该金属的碳化金属层;被覆该碳化金属层的表面的类金刚石碳被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制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金属层为碳化金属倾斜层,该碳化金属倾斜层中的碳的组成比被设定为从所述金属层侧起向所述类金刚石碳被膜方向,碳的比率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版制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镀层的厚度为50~200μm,所述着墨孔的深度为5~150μm,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0.1~1μm,所述碳化金属层的厚度为0.1~1μm,所述类金刚石碳被膜的厚度为0.1~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凹版制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为可碳化且与铜的亲和性高的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凹版制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是从钨、硅、钛、铬、钽、以及锆中选出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
6.一种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金属制中空辊的工序;在该中空辊表面上形成铜镀层的镀铜工序;在该铜镀层的表面上形成多个着墨孔的着墨孔形成工序;在该铜镀层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层的金属层形成工序;在该金属层的表面上形成该金属层的碳化金属层的碳化金属层形成工序;在该碳化金属层的表面上形成类金刚石碳被膜的类金刚石碳被膜形成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金属层为碳化金属倾斜层,该碳化金属倾斜层中的碳的组成比被设定为从所述金属层侧起向所述类金刚石碳被膜方向,碳的比率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镀层的厚度为50~200μm,所述着墨孔的深度为5~150μm,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0.1~1μm,所述碳化金属层的厚度为0.1~1μm,所述类金刚石碳被膜的厚度为0.1~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溅射法分别形成所述金属层、所述碳化金属层及所述类金刚石碳被膜。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为可碳化且与铜的亲和性高的金属。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是从钨、硅、钛、铬、钽、以及锆中选出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蚀刻法或电子雕刻法进行所述着墨孔的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新克,未经株式会社新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87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