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7997.5 | 申请日: | 200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0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大藤义显;新博行;樋口健一;佐和桥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H04Q7/36;H04B1/40;H04Q7/38;H04B1/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小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送 装置 接收 移动 通信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及发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信2000;International MobileTelecomnunication 2000)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方式的第4代移动通信方式(4G)的开发正在推进。在第4代移动通信方式中,灵活地支持从以蜂窝系统为首的多小区环境至热点(hotspot)区域或室内等孤立小区环境,而且可期望在双方的小区环境中增大频率利用效率。
在第4代移动通信方式中,对于从移动台到基站的链路(以下,称为上行链路),提出了以下的无线接入方式。在单载波传输方式中,例如提出了DS-CDMA(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IFDMA(交织频分多址;Interleav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可变扩频率和码片重复系数(VSCRF-CDMA:Variable Spreading andChip Repetition Factors-CDMA)方式。在多载波传输方式中,例如提出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扩频OFDM(Spread OFDM)、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Multi-Carrier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VSF-Spread OFDM(可变扩频因子扩频OFDM;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Spread OFDM)方式。
单载波方式与终端的消耗功率有关,由于峰值功率较小,所以可以减小发送功率放大器的补偿,功率效率高。
作为单载波方式的一例,参照图1说明有关VSCRF-CDMA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扩频单元1包括:码乘法单元2;与码乘法单元2连接的重复合成单元8;以及与重复合成单元8连接的相移单元10。
码乘法单元2将发送信号乘以扩频码。例如,乘法器4将在所提供的码扩频率(spreading ratio)SF之下确定的信道化码(channelization code)乘以发送信号。而且,乘法器6将扰频码乘以发送信号。
重复合成单元8将扩频后的发送信号进行时间性压缩,重复规定次数(CRF次)。采用了码片重复的发送信号呈现梳齿状的频谱。重复数CRF等于1的情况下的结构和动作与通常的DS-CDMA方式的情况等同。
相移单元10将发送信号的相位偏移(频移)相当于对每个移动台固有地设定的规定的频率部分。
在VSCRF-CDMA方式中,CRF>1时,例如CRF=4时,如图2A所示,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梳齿状地分散配置在整个频带。这种情况下,用户固有的频偏比所分配的带宽小。
另一方面,在CRF=1时,如图2B所示,各个用户使用的频谱在块上集中配置。这种情况下,用户固有的频偏比所分配的带宽大。
此外,提出了在频域获得梳齿状的频谱的无线接入方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2)。
如图3所示,采用这种无线接入方式的发送装置30包括:输入所扩频后的数据序列的FFT单元12;与FFT单元12连接的速率变换单元14;与速率变换单元14连接的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6;与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6连接的IFFT单元18;与IFFT单元18连接的GI附加单元20;以及与GI附加单元20连接的滤波器2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单元12通过将扩频后的数据序列块化为每Q个码片而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从而将数据序列变换到频域。其结果,在频域中获得Q个单载波的信号。这里,扩频后的数据序列在参照图1说明的扩频单元1中,相当于乘法器6的输出信号。
速率变换单元14将Q个单载波的信号重复规定次数,例如重复CRF次。其结果,生成Nsub=Q×CRF个单载波的信号。
频域信号生成单元16使各个单载波的信号在频率轴上频移(shift),以成为梳齿状的频谱。例如,在进行相当于CRF=4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各个单载波的信号之间配置三个零。其结果,形成参照图2A和图2B所说明的梳齿状的频谱。
IFFT单元18将通过使各个单载波的信号在频率轴上频移所获得的梳齿状的频谱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7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