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减少的时间建立与无线耳机的音频链路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7867.1 | 申请日: | 200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0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贾里德·R·丹尼尔斯;谢里·E·伊斯特尔迪宾;罗伯托·戈蒂埃;詹姆斯·L·霍华德;罗伯特·A·马普尔斯;马修·A·施托尔;迈拉·萨亚斯;乔斯·E·科内卢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0 | 分类号: | H04M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黄启行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时间 建立 无线耳机 音频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使用远程操作的音频配件,经由与移动通信设备的无线链路来处理调度呼叫。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设备在全世界普遍使用,尤其在大城市地区。这些设备和通信服务的费用近年已经降低很多,以致它们几乎和有线电话通信一样普通。为保持竞争性,厂商们已经为他们的移动通信设备产品增加功能,以使他们的产品区别于其他厂商的产品。
一个已被证实为流行的特征就是所谓的按键讲话(push to talk)或者通信的调度模式。除了被称为互连呼叫的传统移动电话业务之外,这些设备和系统还支持调度呼叫。调度呼叫是一种半双工呼叫模式,其类似于双向无线电通信或无线对讲机操作。而且,调度呼叫是通过例如当该方按压按键讲话按钮并开始讲话时的按键讲话操作来控制的。因此,调度模式要求低的呼叫建立延迟,以尽可能接近瞬时建立。在接收设备处,与互连呼叫不同,一旦接收到来话调度呼叫,所述接收设备就立即解除扬声器的静音,并开始播放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而无需所述接收设备的用户的任何动作。
移动通信设备可使用各种配件,最近已被证实为流行的一个特定类型是无线耳机。无线耳机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经由本地无线链路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连接,例如已知的蓝牙。由于这些配件无线地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进行操作,因此它们必须具有它们自己的电源,但是因为它们被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所以它们也必须很小,所以不能使用大电池。因此,希望以尽可能低的功率模式来操作耳机。一种实现功率节省操作的方式是使耳机进入“休眠”模式,并周期性地检查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是否正在向其传送任何信息。这样的操作在互连呼叫的中工作良好,因为在互连呼叫中,由于在接收到任何音频信息之前,所述接收设备的用户必须首先应答该呼叫,这就为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提供了将耳机唤醒到激活状态的时间。然而,对于调度呼叫来说,唤醒耳机的延迟变得很关键,且对于互连呼叫来说可接受的时间在调度呼叫中会导致音频信息丢失。因此,对于处理调度呼叫来说,需要减少将耳机从低功率状态唤醒到激活状态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以减少的时间建立音频链路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设备的软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说明书通过定义本发明特征的权利要求书进行了总结,然而相信结合附图来考虑以下说明,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似的参考数字在下文继续使用。
本发明通过发起在移动通信设备的基带处理器中的中断例程,解决了在一旦接收到来话调度呼叫而将远程音频处理器(例如无线耳机)从低功率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时的链路建立延迟问题。该中断使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发起与所述远程音频处理器的激活链路。该中断可以由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处理器提供。
现在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设备100的示意框图。该移动通信设备包括一个通信收发器102,所述通信收发器与用于接收无线信号106的天线104相连。正如本领域中所公知的,所述通信收发器102执行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射频操作,并可操作地连接到一个基带处理器108。根据空中接口,例如: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所述基带处理器108可以控制所述通信收发器的操作。通常,所述移动通信设备使用所述通信收发器与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通信系统交互,不过可以想到,所述移动通信设备也可以经由直接通信模式与其他移动通信设备直接交互。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发起并接收传统的电话互连呼叫以及调度呼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公司,未经摩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7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