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媒体流的流量控制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7579.6 | 申请日: | 200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3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G·沃迪;A·E·克莱门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0 | 分类号: | G06F3/00;G06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媒体 流量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内容系统,尤其涉及控制在这种系统中流送的数字内容的流量。
背景技术
诸如音频流、视频流、和/或文本媒体内容流等多媒体内容或数字内容(内容)流正变得日益流行。术语“流”通常被用于表示该内容是由服务器或主机设备通过网络提供给客户机设备(即,可作为诸如台式PC、笔记本或便携式计算机、蜂窝电话或其它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游戏控制台、IP机顶盒、手持PC等各种常规计算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来实现的媒体回放设备)的。通常,客户机设备在从主机接收内容时“同时”再现(例如,播放或显示)该流内容,而不是等待所有内容或整个“文件”传送结束。
当内容在网络上“流送”时,通常是以数据包来流送的。这种数据包可以采用由诸如实时传送协议(RTP)等协议所规定的格式,并且通过诸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另一格式来发送。此外,当从主机设备中流出时,这种数据包可以被压缩和编码。然后,数据包在客户机设备处被解压缩和解码。
该数据包可以以主机设备的发送顺序被客户机设备接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数据包可能会接收不到或者以不同的顺序被接收。此外,关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速率或流量可能会某些不确定性。数据包可能会以比客户机设备所能再现该数据包更快的速率到达或者被接收,或者到达的速度不足够快(即,数据包到达得不够快从而使得客户机设备不能再现它们)。尤其是在执行流送时,数据包并不一定以实时速率来发送。数据包可能会以比实时速率更快或更慢地被发送。
客户机设备通常在处理之前使用缓冲器存储接收到的数据包。这种缓冲器具有有限的存储量,并且根据接收包的速率,可能会发生缓冲器上溢(因为接收数据包太快)或缓冲器下溢(因为没有足够快地接收数据包)。如果数据包太快地到达,客户机缓冲器可能会上溢,并且数据包可能会不被处理。如果数据包没有足够快或者以及时的方式被接收,则用户将体验到停顿(glitch)或中断。例如,如果多媒体内容被流送至客户机设备并且没有被客户机设备足够快地接收,则该用户会在呈现的多媒体内容中会看到停顿或中断。此外,当检测到上溢或下溢的情况时,为了纠正这一问题需要将客户机设备和主机设备上的时钟进行同步。一般而言,在上溢问题已经发生后再进行纠正已经太迟。然而,通过同步时钟,可以防止该该问题的再次发生。或者如果完成得足够早,就可以防止该问题发生。可能会由于包括设备时钟漂移(drift)以及网络拥塞在内的多种原因而发生上溢和下溢。
因此,需要在主机设备和客户机设备上不包括时钟恢复时控制从主机设备到客户机设备的数据包流量或流送。
发明内容
关于客户机设备上的缓冲器的容量和使用率的缓冲器信息被发送到主机设备。该缓冲器信息包括客户机设备上的一个或多个缓冲器的容量以及该缓冲器有多满或者使用情况如何。该缓冲器信息被发送给主机设备,由主机设备使用此信息来调整往客户机设备的流内容的流量。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描述了具体说明。图中,标号最左边的(诸)数字标识在其中首次出现该标号的图。在不同的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类似或相同项。
图1示出了适于从客户机设备向主机设备提供缓冲器充满度报告的一个示例性环境的框图。
图2示出了客户机设备中所包括的抖动缓冲器和内容缓冲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3示出了协议栈和通过该协议栈发送的缓冲器充满度报告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将客户机设备的缓冲器状态通知主机设备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适于实现诸如关于参照图1-4所讨论的主机设备和客户机设备的一个示例性计算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公开描述了通知主机设备有关接收所显示的内容以用于处理的客户机设备缓冲器的状态的技术。
图1示出了适于从客户机回放设备或客户机设备104向主机设备102提供内容或数据包流量信息的一个示例性环境100。特别地,包括接收和处理内容或数据包的客户机设备缓冲器的状态的缓冲器充满度报告(BFR)由客户机设备104提供给主机设备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公司,未经微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7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