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链路自适应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4244.9 | 申请日: | 2006-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星野正幸;木村良平;汤田泰明;今井友裕;三好宪一;西尾昭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J15/00 | 分类号: | H04J15/00;H04B7/04;H04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邸万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送 装置 接收 自适应 方法 | ||
1.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管理单元,管理可发送的流数和调制方式;
接收单元,接收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表示信道的通信容量以及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以及
发送参数决定单元,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道的通信容量以及所述管理单元所管理的可发送的流数和调制方式,决定空间复用码元的序列长度和编码率,并基于所述空间复用码元的序列长度和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决定各个流的调制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包括进行分集处理的分集处理单元,
所述发送参数决定单元在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道的通信容量和所述管理单元所管理的可发送的流数和调制方式所求出的编码率低于规定的阈值时,适用分集处理,再次求编码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参数决定单元将优先适用规定的调制方式作为限制条件,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来决定编码率和各个流的调制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参数决定单元将基于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的可重发次数即重发次数规定作为限制条件,根据所述重发次数规定来决定编码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包括限制条件决定单元,在所述发送参数决定单元决定编码率和各个流的调制方式时,决定是否设定限制条件,并且在设定限制条件时,决定将优先适用规定的调制方式作为限制条件,还是将重发次数规定作为限制条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参数决定单元基于特征模式传输用的发送向量和表示该发送向量的大小的特征值大小,以及所述管理单元所管理的可发送流数和调制方式,决定空间复用码元的序列长度和编码率,并基于所述空间复用码元的序列长度和获得的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决定各个流的调制方式。
7.一种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8.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信道估计单元,使用公共导频信道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
通信容量计算单元,使用所述信道估计单元所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计算信道的通信容量;
流比率计算单元,使用所述信道估计单元所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计算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以及
反馈单元,将所述通信容量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通信容量以及所述流比率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作为反馈信息进行反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包括判断单元,判断在编码率的决定中是否设定限制条件,并且在设定限制条件时,判断将优先适用规定的调制方式作为限制条件,还是将重发次数规定即基于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可重发的次数作为限制条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包括奇异值分解处理单元,通过对所述信道估计单元所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奇异值分解,计算特征模式传输用的特征向量和表示该特征向量的大小的特征值大小,将计算出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大小发送。
11.一种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
12.一种链路自适应方法,包括:
获得反馈信息的步骤,所述反馈信息表示信道的通信容量以及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
基于所获得的信道的通信容量以及可发送的流数和调制方式,决定空间复用码元的序列长度和编码率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空间复用码元的序列长度,以及所获得的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决定各个流的调制方式的步骤。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管理单元,管理可发送的流数和调制方式;
发送参数决定单元,基于信道的通信容量以及所述管理单元所管理的可发送的流数和调制方式,决定空间复用码元的序列长度和编码率,并基于所述空间复用码元的序列长度和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决定各个流的调制方式;以及
发送单元,将使用所述发送参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发送,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反馈单元,将信道的通信容量以及各个流的接收质量的比率或排序,作为反馈信息反馈给所述发送装置;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42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系无机抗菌剂及抗菌制品
- 下一篇:伊贝沙坦的新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