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冷式电池及操作该电池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2595.6 | 申请日: | 2006-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0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O·比切;M·布陵;W·杜尔;W·施怀恩巴赫;T·索齐卡-古特;L·怀恩申克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2 | 分类号: | H01M10/52;H01M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张亚非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式 电池 操作 方法 | ||
1.一种液冷式电池,特别是用作机动车中的电力驱动用的能量存储器的液冷式电池,该电池具有多个储能单元和至少一个与储能单元形成导热接触且容许冷却介质流动通过其中的内部空间,每一个储能单元都具有安全阀,当储能单元内超过预定的介质压力时,安全阀打开并使该储能单元的内部空间与周围区域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12)在储能单元(2)中设置成使得,当安全阀(2)打开时,通过该打开的安全阀(12),在冷却介质可流通的内部空间(4)与储能单元的内部(29)之间建立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2)的安全阀(12)分别设置在特别为柱形的储能单元(2)的端面(5)上,该端面(5)与其中冷却介质可流通的内部空间(4)形成导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2)的接电元件分别设置在特别为柱形的储能单元(2)的端面(6)上,所述安全阀(12)设置在相对的端面(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储能单元(2)的具有安全阀(12)的端面(5)与安全阀(12)一起被防液渗的膜层(11)包覆,并至少部分地伸入冷却介质可流通的内部空间(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液渗的膜层(11)通过深拉被施加到所述储能单元(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液渗的膜层(11)粘结在储能单元(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带有粘结的区域位于与冷却介质可流通的内部空间(4)形成导热接触的区域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液渗的膜层(11)的层厚为50至5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液渗的膜层(11)由PP、PVC或PET材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储能单元(2)的具有安全阀(12)的端面(5)与安全阀(12)一起被由漆形成的防液渗的薄层(11)包覆,并至少部分地伸入冷却介质可流通的内部空间(4)。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2)设计为柱形,并彼此并排地且彼此交错地布置成至少两排(2a,2b),通过各储能单元(2)的端面(5)与其中冷却介质可流通的内部空间(4)之间的导热接触来实现冷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介质可流通的内部空间(4)具有导向肋,从而确保冷却介质流过所有与储能单元(2)形成导热接触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介质可流通的内部空间(4)被冷却器(3)包围,该冷却器(3)带有用于冷却介质的输入管线和输出管线(7,8),并具有开口(9),储能单元(2)设置在该开口(9)中使得所述内部空间(4)被严密地密封。
14.用于操作液冷式电池,特别是用作机动车中电力驱动用的能量存储器的液冷式电池的方法,该电池具有多个储能单元和至少一个与储能单元形成导热接触且容许冷却介质流动通过其中的内部空间,当基于错误而使任一储能单元中压力升高至高于预定的压力阈值时,安全阀被打开,
其特征在于,当安全阀被打开时,冷却介质流动通过的内部空间与储能单元之间建立连通,从而使得超压能够释放到冷却流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25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