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度和加工性的平衡优异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镀敷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0934.7 | 申请日: | 200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5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鹿岛高弘;向井阳一;赤水宏;杉本公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株式会社信州TLO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06;C22C38/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加工 平衡 优异 冷轧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强度和加工性的平衡优异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和镀敷钢板,并涉及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相变诱导塑性)钢板的改良技术。
背景技术
当对于构成机动车和工业用机械等的高强度零件进行挤压成形和弯曲加工时,要求供该加工的冷轧钢板兼具优异的强度和加工性。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进一步轻量化,对于更高强度的冷轧钢板的需求提高,作为顺应这一需求的冷轧钢板,TRIP钢板尤其受到注目。
TRIP钢板是这样一种钢板,若奥氏体组织残留,并在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点)以上的温度使之加工变形,则应力导致残留奥氏体(残留γ)诱导相变成马氏体,从而得到大的延伸率。作为该种类可列举几种,例如己知有:以多边铁素体为母相,并包含残留奥氏体的钢板;以回火马氏体为母相,并包含残留奥氏体的钢板;以贝氏体铁素体为母相,并包含残留奥氏体的钢板;以贝氏体为母相,并包含残留奥氏体的钢板(例如专利文献1)等。
其中贝氏体铁素体为母相,并包含残留奥氏体的钢板,通过硬质的贝氏体铁素体能够轻易地获得高强度,另外,板条状的贝氏体铁素体的边界容易生成微细的残留奥氏体,这样的组织形成会带来优异的延伸率。此外该钢板还有通过1次热处理(连续退火工序或镀敷工序)就能够容易地制造这样的优点。
可是在该钢板中,也有伴随着高强度化而加工性降低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高强度薄钢板,其是使基本的成分组成中含有规定量的Ni、Cu、Cr、Mo、Nb之中的1种以上,从而提高耐氢脆化、焊接性以及扩孔性。但是,因为其以合金元素为必须,母材由位错密度极高的贝氏体铁素体构成,所以被认为难以进一步提高包括全延伸率在内的延性。另外,从成本和重复利用的观点出发,优选降低合金元素。
专利文献1:特开平01-1593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3321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强度和加工性的平衡被进一步提高的、抗拉强度为800MPa以上的冷轧钢板及镀敷钢板。
所谓本发明的强度和加工性的平衡优异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具有如下特征:以质量%计(关于化学成分,下同)含有:
C:0.10~0.25%、
Si:1.0~2.0%、
Mn:1.5~3.0%、
P:0.01%以下(不含0%)、
S:0.005%以下(不含0%)、
Al:0.01~3.0%,
余量是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以相对于全部组织的占空因数计,
贝氏体铁素体为70%以上,
残留奥氏体为5~20%,并且,
硬度(HV)为270以上,并且,
α铁的(200)面上的X射线衍射峰值的半值幅为0.220°以下。
上述高强度冷轧钢板,此外可以再含有Mo:0.3%以下(不含0%),及/或Cr:0.3%以下(不含0%),另外,也可以含有Ti:0.1%以下(不含0%)及/或Nb:0.1%以下(不含0%)。此外,还可以含有Ca:50质量ppm以下(不含0%)。
本发明也包含对上述高强度冷轧钢板的表面实施镀敷的镀敷钢板,作为该镀敷可列举实施镀锌。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对机动车的高强度零件进行良好加工的、抗拉强度和加工性(全延伸率、延伸凸缘性)的平衡得到进一步提高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和镀敷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均热温度(T1)和平均冷却速度(CR)带给抗拉强度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2是表示均热温度(T1)和平均冷却速度(CR)带给延伸率(E1)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均热温度(T1)和平均冷却速度(CR)带给残留奥氏体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4是说明代表性的热处理模式的概略图。
图5是说明另一代表性的热处理模式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们,以上述这种易于确保延性的贝氏体铁素体作为母相的TRIP钢板为对象,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强度和加工性的平衡,着眼于母相而进行了锐意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株式会社信州TLO,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株式会社信州TLO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09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