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理网络用户的网络接入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10477.1 | 申请日: | 2006-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1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卡伦·F·詹宁斯;加里·W·菲茨杰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科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怡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网络 用户 接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共享的配置信息来管理网络用户的网络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专用网系统一般包括被连接的多个网络设备(例如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允许这些设备和诸如台式机器、服务器、主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之类的端站点设备之间的通信。为了接收发起于专用网外部的通信,这些设备可以被分别配置,以使得防火墙或者其它接入点包括外部产生的业务被允许通过的针孔(pinholes)。当前通信平台(例如会话发起协议(SIP))不允许这样的配置自动地或者有组织地在网络用户之间被共享。这个缺陷对希望执行成功、高效且安全的通信会话的任何员工、雇主、个人或者端点设置了一种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和系统,使用共享的在线状态(presence)信息来管理外部产生的通信的网络接入,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者减少了与以前的方法和系统相关联的至少一些缺点和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种使用共享的配置信息来管理外部产生的通信的网络接入的方法包括维护针对专用网的第一端用户的关联信息,以及维护针对与第一端用户相关联的第一端点的配置信息。当在专用网的接入点处接收到要被传向与第二端用户相关联的第二端点的外部产生的通信时,关联信息被用来确定第一端用户和第二端用户之间的关联性。第一端用户的配置信息被用来配置接入点以允许要被传送到第二端点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使用共享的配置信息来管理外部产生的通信的网络接入的方法包括维护针对专用网的第一端用户的关联信息,以及维护针对与第一端用户相关联的第一端点的配置信息。当在专用网的接入点处接收到要被传向与第二端用户相关联的第二端点的外部产生的通信时,关联信息被用来确定第一端用户和第二端用户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将第一端用户标识为不可靠的。然后,接入点被配置来拒绝要被传送到第二端点的通信。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可以提供多个技术优点。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和一种处理过程,实现对多个网络端点及其相关联的用户的接入点配置的集中化存储和管理。在具体实施例中,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针对网络端用户的防火墙针孔定义。另一技术优点是端点和端用户之间的网络接入配置的共享。具体地,在线状态或者关联策略可以被用于确定是否将一个网络端用户所采取的针孔配置应用于其他网络端用户。在策略允许的情况下,被认为可以被一个网络端用户接受的通信可以被自动地授权接入专用网,即使在那些通信是去往其他网络端用户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根据以下的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明白其它技术优点。而且,虽然以上列举了特定的优点,但是不同的实施例可以包括所列举的优点中的全部或一些优点或者不包括这些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结合附图对下面的描述进行参考,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使用共享的配置信息来管理外部产生的通信的网络接入。
图2更详细地示出图1的关联信息存储设备,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方法,该方法使用共享的配置信息来管理外部产生的通信的网络接入。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网络系统30,该网络系统使用共享的配置信息来自动配置网络接入点。网络系统30包括多个能够利用专用网36彼此通信并且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网络端点32a-32c。一个或多个远程端点34a-34b可以利用专用网36和公众网38的组合与网络端点32a-32c以及其他网络设备通信。来自远程端点34a-34b的通信和其它数据通过接入点40(例如防火墙)进入专用网36。为了使得网络端点32能够接收这样的通信和数据,接入点40应用由相关联的端用户为网络端点32建立的接入配置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科技术公司,未经思科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0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