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8645.3 | 申请日: | 200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春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58 | 分类号: | H01R13/658;H01R12/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将差动式传输用电缆电连接的连接器,而且涉及提供良好的高速信号特性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的大容量化及资料传输的高速化,作为附属于个人计算机等的设备间的接口,称为串行ATA的数据传输标准成为主流。串行传输方式是指使用1根传输线路一位一位地传输的方式,由于信号线的数量少,因此具有不易发生信号线之间的干扰、且有利于高速化的特性。此外,从信号电压的角度看,可以设定较低的±250mV左右,这一点是有利的。再者,采用将原信号和极性与该信号相反的信号作为差动对、同时利用2根信号线传输的的差动传输,提高了对于外部噪声的抗干扰性。因此,在该传输方式中,需要2根×2组=4根信号线。但是,在伴随着信息更大容量化的今后的信息通信中,实际上要求信号传输速度的高速化和信号线数量的增加,因此不得不使信号线间隔越来越缩小,由此而产生信号串扰现象(Crosstalk),所以改善信号线间的信号特性的劣化成为课题。
图4示出专利文件1的差动式传输用连接器的布线图,公开了使用多个差动式传输用电缆改善了信号特性劣化的结构。以下,参照图4说明该连接器的结构。
图4中图示了多个差动式传输用电缆,其中1根电缆包含一对信号线45和一对漏极线43。各电缆内的电线排列状况是,挟着一对邻接的信号线45各配置有1根漏极线,并且排列在与电缆轴正交的方向上。其结果,配置了多个电缆的排列状态是,在一个最外端配置着1根漏极线,接着以一对邻接的信号线、一对邻接的漏极线、一对邻接的信号线的顺序交替配置,最后在另一个最外端配置有1根漏极线。
关于此排列中的漏极线,最外端的各漏极线直接连接在金属外壳40上,此外的2根邻接的漏极线共用与其对应的1个接地用电接触件而连接着。此外,此排列中的一对邻接的信号线分别连接在对应的2根信号线用接触件上。
金属外壳40包覆与各对应的电线连接的各电接触件而具有电屏蔽的作用,改善了信号线的阻抗特性。如果观察金属外壳40与电线的布线关系,可知排列的最外端的各漏极线43不通过电接触件而直接连接在金属外壳40上,所以在专利文献1涉及的发明中,以往产品中对应各电线而配设的电接触件数量至少减小两根,具有有利于缩小信号线间隔的效果。
专利文件1表示了信号线间的良好的阻抗特性,但若考虑实际上信号线数量增加的情况,则上述电线的排列在宽度方向上扩大,所以成为排列的最外端以外的多根漏极线(接地用接触件)与金属外壳不连接的状态。为了维持良好的电稳定性,希望所有漏极线(接地用接触件)皆具有与金属外壳的连接点而保持零电位,预防信号线间发生串音现象的原因。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04-198208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差动式传输用连接器布线中发生串扰、且电气上稳定的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连接器是与具有一对信号线及一对漏极线的多根电缆电连接的连接器,其包括:一对邻接的信号用接触件,与上述电缆的一对信号线连接;接地用接触件,与上述电缆的至少1根漏极线连接;载体,将上述一对信号用接触件及上述接地用接触件在同一平面上的与上述电缆的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地排列成一列;以及第一金属外壳,包覆上述接地用接触件的至少一部分、上述信号用接触件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载体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一金属外壳至少包含1根接地用接触件和第一触点。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种连接器中,最好是上述第一触点通过从上述第一金属外壳向上述接地用接触件延长的舌部形成接触部。
再者,本发明的第三种连接器是能够与第一种或第二种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其包含:接触件,与上述信号用接触件及接地用接触件对应地排列,以便在嵌合时进行电连接;以及第二金属外壳,在嵌合时同上述第一金属外壳至少具有一个第二触点。
此外,本发明的第四种连接器中,最好是上述第二触点通过从上述第二金属外壳向上述第一金属外壳延长的舌部形成接触部。
再者,本发明的第五种连接器中,最好是上述第二金属外壳具有与印刷电路板的接地布线电连接的多个脚部,除该多个脚部之外,在对印刷电路板的设置面上不具有接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经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86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