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基三硅氧烷、制备以及在可固化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8267.9 | 申请日: | 200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2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植木浩;一色实;森田好次;加藤智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F7/08 | 分类号: | C07F7/08;C08K5/54;C08G5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基三硅氧烷 制备 以及 固化 树脂 组合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含有带酚羟基的有机基团和芳基的新型有机基三硅氧烷。本发明也涉及到制备前述有机基三硅氧烷的方法、含有前述有机基三硅氧烷的可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和通过固化上述组合物得到的产品。
背景技术
[000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下文称为“Kokai”)S63-199220、Kokai H9-151253和US专利4,430,235公开了一种含有带酚羟基的有机基团的直链有机基聚硅氧烷。Kokai H2-117682和Kokai H3-20324公开了一种含有带酚羟基的有机基团的二硅氧烷。
[0003]然而,含有带酚羟基的有机基团的直链有机基聚硅氧烷具有低的反应活性且与可固化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差。另一方面,含有带酚羟基的有机基团的二硅氧烷具有优异的反应活性,和当它与可固化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配混时,出现了所得固化体具有高的刚性和与基体的粘合性低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含有带酚羟基的有机基团和芳基的新型有机基三硅氧烷,其对可固化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拥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和优异的分散性以及混溶性。本发明也涉及到制备前述有机基三硅氧烷的方法、和含有前述有机基三硅氧烷的可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和由上述组合物得到的固化的产品。
发明公开
[0005]本发明的有机基三硅氧烷以下述通式表示:
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和代表不含脂族不饱和键的任选取代的单价烃基,条件是R1或R2中的至少一个为芳基,和R3代表含有酚羟基的有机基团。
[0006]用来生产本发明的有机基三硅氧烷的本发明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含有脂族不饱和的烃基的酚类化合物和下述通式表示的有机基三硅氧烷之间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代表不含脂族不饱和键的任选取代的单价烃基,条件是R1或R2中的至少一个为芳基。
[0007]本发明的可固化的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可固化的树脂和前述有机基三硅氧烷。
[0008]本发明的固化的产品的特征在于作为固化前述可固化的树脂组合物的结果而获得。
发明效果
[0009]本发明的有机基三硅氧烷是一种对可固化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拥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和优异的相容性以及分散性的新型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可用来有效生产该类新型化合物,和因为本发明的组合物含有前述的新型化合物,它显示出良好的固化性和对基体的粘合性。同时,由本发明的组合物得到的固化体也显示出对不同基体的良好的粘合性。
附图简述
[0010]图1是应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有机基三硅氧烷的13C-NMR谱图。
[0011]图2是应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有机基三硅氧烷的29Si-NMR谱图。
[0012]图3是应用实施例2中制备的有机基三硅氧烷的13C-NMR谱图。
[0013]图4是应用实施例2中制备的有机基三硅氧烷的29Si-NMR谱图。
发明详述
[0014]本发明的有机基三硅氧烷以下述通式表征:
[0015]在这一通式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和代表不含脂族不饱和键的任选取代的单价烃基。下列是该类单价烃基的具体实例: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或类似的烷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或类似的芳基;苯甲基、苯乙基或类似的芳烷基;3-氯丙基、3,3,3-三氟丙基或类似的卤代烷基。然而,要求上述通式中R1或R2中的至少一个为芳基,和优选R1为烷基和R2为芳基。特别优选R1为甲基和R2为苯基。推荐上述通式中R3为含有酚羟基的有机基团。更具体地,对前述有机基团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该基团含有与芳环键合的羟基即可,但是推荐该基团以下述通式表示:
[0016]在上述通式中,R4是亚烷基,更特别地,为亚乙基、亚丙基、甲基亚乙基或亚丁基,优选为亚丙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康宁东丽株式会社,未经陶氏康宁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8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