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移动通信中生成伪电子序列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4216.9 | 申请日: | 2006-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6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安淙会;金暎埈;庆讚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Q7/3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凯;钟强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生成 电子 序列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伪终端标识符生成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使用MEID为用尽ESN情况做准备的伪终端标识符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为ESN的结构图。目前应用于CDMA2000系统上的电子序列号(以下简称ESN)由制造商代码(以下简称MFC)和序列号构成。
如图1所示,ESN具有32位长度,其中MFC构成了高8位,序列号构成了余下的24位。MFC是分配给每一个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商的编码,并且序列号是由每一制造商赋予每一终端的唯一号码。
ESN对于每一终端是唯一的标识,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中的用户认证、公共长掩码(以下简称PLCM)等。
图2是用于CDMA2000系统的PLCM结构图。
参考图2,PLCM由42位组成。其中将42位的高位设置成了固定值,以避免与其它长掩码相冲突,并将低32位设置为排列的ESN或交换的ESN。
同时,也将命名为UIM_ID的32位唯一号分配给了R-UIM(移动用户识别模块)。将UIM_ID在分配了ESN的某个区域中与ESN非重叠分配。一旦R-UIM附着至终端,则会将命名为UIM_ID使用指示器的一位指示器设置为‘1’,所有使用ESN的终端也使用UIM_ID。因此,在构造附有R-UIM的终端中的PLCM时,可将图2中的低32位构成为交换的UIM_ID(或排列的UIM_ID),而不是可交换的ESN。
随着终端输出的增加,预计32位的ESN早晚会被用尽,所以,在CDMA2000 Revision D中,采用移动设备标识符(以下简称MEID)作为新标识符来标识终端。
图3是MEID的结构框图。参考图3,MEID由56位构成。将MFC分配给MSB 32位,将相应制造商的终端序列号(SN)分配给LSB 24位。如果系统或终端实现CDMA2000 Revision D,则ESN用尽问题可以通过使用MEID而得到解决。
然而,在目前情况下,预计在CDMA2000 Revision D被实现之前ESN就会被用尽。因此就需要临时解决方案,以解决CDMA2000Revision D被实现之前就将ESN用尽的问题。万一将ESN和UIM_ID用尽,使用ESN和UIM_ID而生成的PLCM就会发生冲突。如果在PLCM中发生冲突,就会发生串扰或者可能会相当减小用户容量。
发明内容
在生成伪终端标识符(伪ESN;伪电子序列号)过程中,根据本发明的伪终端标识符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散列移动设备标识符(MEID)生成第一配置码,从未用作电子序列号(ESN)的代码中选择第二配置码,并且将MSB(最高有效位)设置为第一配置码和LSB(最低有效位)设置为第二配置码而生成伪终端标识符。
优选地,移动设备标识符(MEID)具有56位长度并且其中由散列生成的第一配置码具有24位长度。同时,优选将第二配置码设置为‘10000000’。
附图说明
图1是ESN的结构图。
图2是用于CDMA2000系统的PLCM的结构图。
图3是MEID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伪终端标识符生成方法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使用伪终端标识符的PLC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在说明书中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并且通过说明书,部分目的、特征和优点显而易见。详细参考附图中显示的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CDMA2000 Revision D之前,为终端(IS-95,cdma 2000 Revision 0,cdma2000 Revision A,cdma2000 Revision B,cdma 2000 Revision C终端,以下叫做‘传统终端’)分配在CDMA2000Revision D中定义的MEID的方法。
由于早于CDMA2000 Revision D的系统并不能识别MEID,因此具有分配的MEID的传统终端并不使用MEIF与系统进行操作。因此,将使用MEID生成的32位伪终端标识符(伪ESN)分配给要分配MEID的传统终端,而不是直接将MEID分配给传统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4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尼地平和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组合
- 下一篇:一种硅藻土填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