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片式冷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2900.3 | 申请日: | 200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延斯·里希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洱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片式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叠片式冷却器,它包括若干相互叠置并相互连接、特别是钎接的板片,并且包括一个穿过若干板片的输入管道,待冷却的介质通过这个管道进入到叠片式冷却器中并分配到各板片。
背景技术
例如,传统的叠片式油冷却器的进油管通过油泵来供油。为了避免杂质进入到叠片式油冷却器中,油在进入到叠片式油冷却器的供油管之前,可先在油滤器中过滤。在德国实用新型专利DE 202 15 258 U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油模块,在这个模块中设有阻止油在内燃机停止运转时向油泵回流的装置,以及设有阻止油在通过第一加油口加油后向加油接口回流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叠片式冷却器,它包括若干相互叠置并相互连接、特别是钎接的板片,并且包括一个穿过若干板片的输入管道,待冷却的介质通过这个管道进入到叠片式冷却器中并分配到各板片。这种叠片式冷却器的制造成本低,并且具有比传统的叠片式冷却器更多的功能和紧凑的结构。
一种用于汽车的叠片式冷却器,它包括若干相互叠置并相互连接、特别是钎接的板片,并且包括一个穿过若干板片的输入管道,待冷却的介质通过这个管道进入到叠片式冷却器中并分配到各板片。在这种叠片式冷却器上,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在输入管道中安装阀元件,它阻止从输入管道流出的待冷却介质例如在发动机的泵停止运转时回流。按照本发明,阀元件与叠片式冷却器成为一体。这样就可将叠片式冷却器的现有结构空间用于增加的功能。因此,通过阀元件的一体化就不再需要增加结构空间。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阀元件为止回阀元件,它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由阀门弹簧元件紧贴地固定在阀座上。止回阀元件只允许进油管道中的穿流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并在流体反向例如油泵停止供油时关闭。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进油管道以盖板为界,阀门弹簧元件则支撑在盖板上。按照本发明,传统的盖板,又被称为盖板片,被用作阀门弹簧元件的支座。这样,阀门弹簧元件就能够与进油管道成为一体,而不需要对传统的叠片式油冷却器进行结构上的改变。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阀门弹簧元件包括预压的螺旋压缩弹簧,它安装在进油管道中。螺旋压缩弹簧的长度在预压状态下大致等于进油管道的长度。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阀体包括基本上为圆盘状的封闭体,它的外径小于进油管道的内径。这样将确保,当封闭体布置在进油管道中时,油可以从它的旁边经过。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封闭体在背朝阀门弹簧元件的端侧带有环形槽,O形圈装入到这个槽中。也可以直接在封闭体上设置合适的密封材料。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从封闭体上面朝阀门弹簧元件的端侧伸出若干连接条,它们将封闭体与导环相连。连接条和导环形成一种导向套筒,它用于引导封闭体在进油管道中来回移动。此外,导向套筒还用于接纳阀门弹簧元件的一个端部。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叠置板片布置在盖板和底板之间,它们带有作为进油管道延续的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阀体的外径和阀门弹簧元件的外径。这样就十分方便地使阀元件能够穿过盖板装入。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底板中的通孔中布置着锁紧环,在这个环上设有阀体的阀座。在阀门弹簧元件和阀体装入后,将锁紧环插入到通孔中。锁紧环优选地压入到底板中。
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锁紧环上形成密封面或密封边。在阀元件的闭合状态下,阀体紧贴在密封面或密封边上。
附图说明
下面的说明包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并通过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这里,在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所提及的特征可以单独的形式地或以任意组合的形式构成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油冷却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叠片式冷却器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阀元件的分解图;
图5是属于阀元件的阀体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油冷却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洱两合公司,未经贝洱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