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装置或安全钳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02830.1 | 申请日: | 2006-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弗朗茨·约瑟夫·卡纳;于尔根·卡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托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22 | 分类号: | B66B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徐敏刚 |
| 地址: | 德国威***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梯 制动 装置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装置或安全钳。
背景技术
电梯配备有制动装置或者安全钳,用于在不允许的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制停电梯轿厢,这种高速运行例如可能出现在控制装置发生功能故障或者钢丝绳断裂时。
在已知的这种装置中,由固定安装在井道或机房中的限速器来启动制动装置或安全钳,在电梯轿厢运行时将促使限速器转动。为此,设有一条闭合的限速绳,它一头绕过限速器(通常在井道中的最高位置),另一头绕过张紧轮(通常在井道中的最低位置)。限速绳在一个地点与电梯轿厢的制动装置或安全钳相连接,从而在电梯轿厢运行时被带动。如果速度过高,则限速器锁定限速绳,结果,制动装置或安全钳被触发并由此制停电梯轿厢。
该结构的优点是它单纯以机械方式工作,因此不会受停电的影响。
但是,它具有许多缺点。一方面,它容易出故障,这恰恰是因为它单纯以机械方式工作。如果它变得很脏,则离心调速器只会很晚才触发(即只有在速度超出很多时才触发)。
另一个缺点是成本相对高。抛开真正的制动装置不谈,需要一根围绕在整个井道范围内的绳索,它必须在上下两头被引导,也必须被张紧。
另一个缺点在于,这种机械的解决方案只在超出预定速度时做出反应。对目前的高速电梯来说,这通常是不够的。这种电梯以例如10米/秒的速度运行,所以它必须在到达最终(最顶或最底)楼层之前被及时制动。如果电梯轿厢在第二层处于下行,则只有5米/秒的速度也已经太高,因而应该触发紧急制动。
为了能够有区别地触发紧急制动,电子的解决方案更为适用。也已经有人提出了相应的方案。美国专利US5,020,640公开了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中电梯轿厢的速度借助驱动轮来测定,吊索绕在该驱动轮上。
通常,在电梯中设有用于电梯轿厢的对重。根据对重和其它结构要素的设计的不同,有时会假定电梯轿厢只在下行时会达到太高的速度。但是,人们有时又必须在上行时考虑太高的速度,例如在空梯时,电梯轿厢比对重轻,因此在控制装置失效时,对重使电梯轿厢加速上行。
构成同一类型的美国专利US5,366,045A公开了一种上述类型的制动装置或安全钳,在这里,压力体具有两个倾斜的作用面,两个在导轨两侧起作用的楔形制动件(楔块)贴靠在上述作用面上。此外,一个螺线管构成保持件,该螺线管克服弹簧力将制动件保持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在该位置上,在制动件的摩擦面和当时的导轨之间留有缝隙。如果螺线管被去励磁,则弹簧将制动件压入在压力体作用面和导轨之间的、本身朝上缩小的缝隙中,结果,在制动件和导轨之间出现摩擦接合,制动件的压紧力被进一步增大。
但是,在该已知场合中发现,增强的制动作用只出现在电梯轿厢下行时。当上行时,在导轨和制动件之间出现的摩擦接合起到了减小制动力的作用。就由此能使被制停的电梯轿厢上摆到上一楼层来说,这是有利的。但它的缺点是,在上行时没能产生紧急制动。
此已知的解决方案也存在以下问题,即尤其在导轨位置有误时,可能出现制动件单侧作用于导轨,结果可能出现电梯轿厢倾斜,进而出现导轨严重受损。这起因于制动力的加强程度取决于制动力本身(即摩擦)。如果一侧的摩擦比较小,则压紧力也较小,结果,制动力总体减小很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这些缺陷并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装置,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并且工作安全性很高。它应当不仅适用于机械触发装置,而且适用于电触发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类型的制动装置或安全钳中,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特征实现了该目的。
通过所提出的措施保证了,制动件的摩擦面只是以预定压力抵接于导轨上,由此避免了不平衡地紧压导轨的危险,这样的危险可能出现在上述已知的解决方案中。通过设定缝隙深度和槽(形成一种月牙槽)深度,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在制停电梯轿厢时调节出任意所希望的阻滞作用。滚柱将在导轨上滚动(一旦滚柱接触导轨),由此被压入缝隙中并一直到头,就是说,直到凸肩贴靠在槽旁边的缝隙处。在那里出现的导轨同槽之间的距离(略微小于滚柱直径)与材料的弹性一起确定了压紧力。
通过权利要求2的特征,可以以简单方式实现电梯轿厢的制停,不管电梯轿厢是在上行中,还是在下行中。此外,也可以通过相应设定缝隙深度和槽深度而以简单的方式保证不同运行方向具有不同的阻滞值。最后,阻滞值应当在上行情况下不超过1g(g是重力加速度),这是因为否则乘客会飞离电梯轿厢地板,结果会出现摔倒受伤的重大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托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维托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析亚磷酸、三乙膦酸铝或同时分析两者的方法
- 下一篇:防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