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式分析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2670.0 | 申请日: | 2006-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村谷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52 | 分类号: | G01N33/52;G01N31/22;G01N21/77;G01N21/78;C12Q1/26;C12Q1/28;C12Q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业平;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迅速/简便地测定痕量样品溶液中的生化物质的 干式分析元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测定活体内的生化物质、酶和其它物质的干式分析元件 (包括多层分析元件、干式分析元件以及多层分析装置所有这些), 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描述了这些技术。这些技术涉及 用于对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淋巴液、脑脊髓液或尿)中所含有的成 分进行定量分析的干式分析元件。
然而,在活体内或活体外的极大量的生物合成反应(不仅涉及生 物样品中的常规生化物质、酶等)中,都涉及焦磷酸的释放和焦磷酸 的分解。鉴于此,当从热力学角度研究生物合成反应时,对焦磷酸进 行测定是有效的。例如,由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三磷酸聚合来 合成核酸。在该步骤中,焦磷酸作为核酸合成的副产物被释放。在核 酸合成过程中,从能量角度而言,焦磷酸的释放是很重要的。此外, 通过检测焦磷酸来确认核酸合成是否进行也是重要的。例如,对于核 酸扩增反应后的反应溶液,还通常实施以下的处理。通过测定焦磷酸 来确认扩增反应是否实际上发生。
用于测定活体内或活体外的此类液体样品中的焦磷酸的干式分 析元件技术在(例如)专利文献3中有所描述。该技术如下所述。在 干式分析元件中,焦磷酸(PPi)在无机焦磷酸酶(PPase)的作用下 被转化为无机磷酸(Pi)。无机磷酸(Pi)通过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 与黄嘌呤核苷或次黄嘌呤核苷反应。所产生的黄嘌呤或次黄嘌呤被黄 嘌呤氧化酶(XOD)氧化,从而形成尿酸。利用在该氧化过程中产生 的过氧化氢(H2O2)、通过过氧化物酶(POD)的作用使成色剂(染 料前体,例如隐色染料)显色,并通过比色法测定该色度。
另外,作为用于测定焦磷酸的反应体系,以下的过程也是已知的。 在生成黄嘌呤或次黄嘌呤的反应过程中和反应之后,例如,可以使用 心肌黄酶(DI)和在黄嘌呤脱氢酶(XDH)作用下生成的NADH使 成色剂(例如,甲型染料,如硝基四唑蓝)显色,并通过比色法测 定该色度。
本文中可用的干式分析元件以这样的方式构建:将一层或多层功 能性层设置在透明的支持体上。使检测试剂被包含在至少一层(或多 层)中。由此,在滴加既定量的液体样品之后,通过分析元件外部的 反射光或透射光对层中反应所得的染料进行比色法测定。
在滴加既定量的液体样品之后,将干式分析元件保持在既定的温 度下(温育),以便使显色反应充分进行。然后,(例如)照明光从 透明支持体一侧进行辐照。由此,测量特定波长区域的反射光的量或 透射光的量,从而确定反射光密度或透射光密度。然后,根据先前测 定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在(例如)专利文献3所述的焦磷酸测定用的干式分析元件或专 利文献4所述的干式分析元件中,在相关技术领域中,所述干式分析 元件除了具有包含显色反应所需的试剂(如酶、显色物质或基质)的 层和透明支持体以外,还设置有铺展层,从而达到容纳所滴加的液体 样品、并使该液体样品迅速铺展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铺展层, 可以使用膜过滤器(刷状聚合物)、三维网格颗粒状结构物、织物等, 其中,所述的三维网格颗粒状结构物含有通过在水的作用下不会发生 溶胀的聚合物粘合剂以点接触方式彼此接触而形成的聚合物珠子。
专利文献1:JP-A-60-82859
专利文献2:JP-A-60-222770
专利文献3:JP-A-2004-156983
专利文献4:JP-A-2003-270249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按照专利文献3和4的方式设置含有所述物质的铺展层、 并对其进行透射光光度测定时,入射到干式分析元件内部的光会受到 衰减/散射等的影响。这会妨碍进行精确的测定。另一方面,取出铺 展层对透射光光度测定是有利的。然而,此时被滴加到功能性层中的 液体样品的液体渗透速率降低,这不适于进行快速的定量分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干式分析元件:能够迅速、简便地分 析(例如)液体样品中的生物材料,并且不需要设置铺展层。 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氯化二硅的精制方法和高纯度六氯化二硅
- 下一篇:图像形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