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式清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01774.X | 申请日: | 2006-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8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安田一成;福田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7B4/02 | 分类号: | B07B4/02;B08B5/00;B03C1/02;B29B17/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再利用回收物的再循环处理装置所使用的能够从重量物(树脂)和轻量物(粉尘)的混合物中选择重量物(树脂)的干式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从废弃物的增加和处理设施的不足、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社会对废弃物尤其是树脂材料的再资源化的期待日益增加。
图10是特开2001-276743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干式清洗装置的示意图。废弃物是需要回收的回收物(玻璃片)和比回收物比重小的附着物(标签)的混合物。该清洗装置是利用相对于空气流的阻力和比重之差,将废弃物分离成附着物和回收物的竖式风力干式清洗装置。
在大致圆筒状的壳体1内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漏斗状构件2,在下侧设置有第二漏斗状构件3。在漏斗状构件2、3之间设置有槽4。槽4具有向上方突出的中央部和位于中央部的下方的外缘部,并具有从中央部过渡到外缘部的倾斜面。
在壳体1中,在第二漏斗状构件3和大致圆筒状的壳体1的连接位置的下方,设有流入空气的流入口5。在第一漏斗状构件2和壳体1的连接位置的下方,设有排出空气和轻量的附着物的排出口6。
在壳体1和第二漏斗状构件3的外缘之间设有第一间隙7,在大致圆筒状的壳体1和槽4的外缘部之间设有第二间隙8。第一间隙7小于第二间隙8。槽4由支柱3A支承在漏斗状构件3的上方。
从流入口5流入的空气沿着第二漏斗状构件3从第一间隙7吹向上方。喷出的空气成为旋转流并上升,之后沿着第二漏斗状构件2从排出口6排出。
第一漏斗状构件2的出口9设置在排出口6的下方。如上所述流动的空气无法使重的回收物上升。因而,回收物落下,不能从排出口6排出。另一方面,轻的附着物与该空气一同上升,从排出口6排出。
现有的清洗装置,利用从流入口流入的空气将废弃物(混合物)分离成附着物和回收物,但是,无法利用例如槽4的倾斜面清洗附着在回收物上的附着物。
另外,在回收物通过了第一间隙7时,该回收物无法回收,蓄积在壳体1的底部。
另外,第二间隙8大于第一间隙7。因而,在沿着槽4的倾斜面移动,轻的附着物脱离了从流入口5朝向排出口6形成的空气流时,混入到用于只回收回收物的第二漏斗状构件3内的回收物中。为了解决该课题,需要调节支承槽4的支柱3A的高度,所述槽4需要控制从第一间隙7流向第二间隙8的空气流,从而,干式清洗装置的设计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干式清洗装置能够从重量物和比重比其小的轻量物的混合物中选择出重量物。该干式清洗装置包括:具有中心轴的筒状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内筒;由壳体和内筒形成的连络路;回收重量物的回收部;向内筒的上方投入混合物的投入部;用于向壳体和内筒之间导入空气的流入口;能够从壳体和内筒之间排出空气和轻量物的排出口。壳体具有与中心轴大致平行的内侧面。内筒具有上表面和外侧面,所述上表面具有突出的中央部,所述外侧面具有与壳体的内侧面大致平行地对置的部分。回收部设置在内筒的下方。
该干式清洗装置能够以不使轻量物和重量物混合的状态从混合物中分离并回收重量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选择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干式清洗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干式清洗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用实施方式1中的干式清洗装置回收的回收物的立体图;
图5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干式清洗装置的连络路的距离和回收物的平均粒径的关系;
图6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干式清洗装置的连络路的距离和回收物的平均粒径的关系;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干式清洗装置的截面图;
图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干式清洗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干式清洗装置的线8B-8B的横截面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其他干式清洗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干式清洗装置的线9B-9B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现有的干式清洗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选择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干式清洗装置13的立体图。该选择装置用于将废弃物尤其是电气设备和汽车等中使用的树脂成形品作为再资源而用于再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1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