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岩藻依聚糖、其制备方法及化妆品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1708.2 | 申请日: | 200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8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秦野耕司;中本泰;金築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61P43/00;A61K31/737;A61Q5/00;A61K8/73;A61Q19/00;A61P3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 岩藻依 聚糖 制备 方法 化妆品 组合 | ||
技术领域
[01]本发明涉及从海藻中获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000-2,000,000的高分子量岩藻依聚糖的制备方法以及含有高分子量岩藻依聚糖的岩藻依聚糖含有组合物,尤其是皮肤科领域用组合物(化妆品、皮肤细胞活化剂和过敏剂)。
背景技术
[02]岩藻依聚糖是由硫酸化岩藻糖作为主要构成糖的酸性多糖高分子的一种,是海蕴和昆布等褐藻类中所含的粘性成分。岩藻依聚糖具有抗肿瘤,抗胃溃疡,抗病毒,抗炎症,抗血液凝固,增强免疫力等各种药理作用。此外,由于具有保湿功能、皮肤细胞活化作用,抗过敏作用,凝集作用,增粘作用,表面活性作用等,因此是一种可期待在化妆品和皮肤科领域应用的物质。
有许多技术公开了从海蕴,昆布,裙带菜,墨角藻等褐藻类中制备岩藻依聚糖或岩藻依聚糖含有物的方法。
而且,本说明书中“岩藻依聚糖含有物”为采用任意的从原料藻体中提取岩藻依聚糖的岩藻依聚糖制备方法而获得的固体状或液体状物质,即为含有岩藻依聚糖的物质。
一般的岩藻依聚糖的制备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提取岩藻依聚糖(专利文献1-7)。但是,由于岩藻依聚糖的结构为通过聚甲醛结合连接单糖,因此存在由于酸性条件下的加热或长期保存导致的分子量降低的问题。
[03]各种分子量的岩藻依聚糖是已知的。
例如,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从养殖的イトモズク获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500,000的岩藻依聚糖。
而且,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从养殖的Cladosiphon okamuranus(枝管藻)获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500,000-600,000的岩藻依聚糖。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在pH2-8的条件下从Cladosiphon okamuranus中用高压灭菌釜进行加压热水提取获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0的岩藻依聚糖。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通过有机酸从Cladosiphon okamuranus中提取获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80,000的岩藻依聚糖。
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通过热水提取海蕴藻体获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约100,000的岩藻依聚糖。
而且,专利文献9中记载了通过中性热水从ホソモズク中提取获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50,000-500,000的岩藻依聚糖。
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公开以天然物质作为原料获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超过1,000,000的岩藻依聚糖的制造方法。
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重量平均分子量为909,000的岩藻依聚糖,但是使用多色霉素作为分子量测定的标准品。多色霉素是支链状多糖,另一方面,由于岩藻依聚糖为有许多分支的多糖,因此二者的分子量和分子大小的关系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以多色霉素作为分子量测定的标准品测定岩藻依聚糖等分枝状多糖时的数值,比使用多角度光散乱检测器测定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大很多。实际上,发明人进行以多色霉素作为标准品的岩藻依聚糖的分子量的测定时,用多角度光散乱检测器测定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845,000(参照实施例3)的岩藻依聚糖,当用以多色霉素作为标准品进行分子量测定时测得分子量为17,400,000(参照参考例1)。
[04]另一方面,化妆品由各种成分构成。这些成分中的增粘剂保持化妆品中的药剂的粘性,不仅与乳化剂等一起赋予其组成的稳定性,而且对化妆品的使用触感(光滑,湿润感,不粘稠等)的影响大(非专利文献1)。
对于从昆布,茶色海藻,裙带菜分离纯化的岩藻依聚糖应用于着眼于其粘性的化妆品中(专利文献11)。专利文献11中记载了含有岩藻依聚糖的化妆品涂布于皮肤时光滑,使用感优异,湿润皮肤保持光滑状态。
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褐藻类的Ceratophyllum属,海蕴属,褐藻属,Lessonia属,Macrocystis属,Fucus vesiculosus属,Ascophyllum nodosum属和Durvillea属的岩藻依聚糖中具有生物体透明质酸合成作用,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组胺游离抑制作用。
但是,没有提示在化妆品或皮肤科领域的药剂中使用枝管藻属(Cladosiphon)来源的岩藻依聚糖。
这样一来,可预计岩藻依聚糖作为化妆品或抗过敏作用等皮肤科领域的药剂,但是至今为止在这些领域中还没有对于粘性,使用触感或抗过敏作用等岩藻依聚糖的重要的功能与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事例。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919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355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2000-239301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部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宇部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1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臭氧水混合装置
- 下一篇:非可逆电路元件及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