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用隔板以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01283.5 | 申请日: | 2006-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9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和岛峰生;清藤雅宏;笹冈高明;野村克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堃;刘继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隔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用隔板,其用于使用氟系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构成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燃料电池用隔板在至少所述氟系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侧的表层具备含有由Ti或者Ti合金制成的第1金属的金属板,和在所述第1金属的所述氟系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第2金属层,所述第2金属层的至少与所述第1金属的表面的接合部被合金化,所述第2金属层含有Pd、Pt、Ru、Rh、Ir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或者氧与这些金属化合的金属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含有耐腐蚀性的金属制成的基材,和在所述基材的外侧形成的所述第1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隔板,其特征在于,燃料电池用隔板的表层部分的平均组成比,用能量分散型X线分析装置进行面分析,所述第2金属相对于Ti的原子比为0.005~0.03,所述氧相对于Ti的原子比为0.1~1,并且,所述第2金属相对于所述氧的原子比为0.02~0.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不锈钢或者铝合金。
5.一种燃料电池用隔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至少所述氟系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侧的表层,以规定的厚度形成含有由Ti或者Ti合金制成的第1金属的金属板的第1工序;在所述第1金属的所述氟系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侧的表面上形成第2金属层的第2工序;至少将所述第1金属与所述第2金属层的接合部合金化的第3工序,所述第2金属层含有Pd、Pt、Ru、Rh、Ir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或者氧与这些金属化合的金属氧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用隔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工序为在含有耐腐蚀性金属的基材的外侧以规定厚度设置所述第1金属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燃料电池用隔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工序,是通过溅射法或者EB蒸镀法形成所述第2金属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燃料电池用隔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工序,是将所述第2金属层的平均厚度形成为2~10nm。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燃料电池用隔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工序,是在有氧环境中,在250℃~400℃的范围内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128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