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01174.3 | 申请日: | 2006-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1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藤川万乡;铃木刚平;井上薰;岛田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4/02;H01M2/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包括:具有底部、侧壁和顶部开口的电池壳;电极组件;非水电解液;以及覆盖用以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电解液的所述电池壳的顶部开口的密封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插入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多孔耐热层缠绕在一起的条形正极和条形负极,所述正极包括正极芯部件和涂在正极芯部件两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包括负极芯部件和涂在负极芯部件两面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电池具有限制所述电极组件垂直移动的限制部位,从所述限制部位到所述电池壳内底面的距离A与所述负极的宽度B之间满足关系式:0.965≤B/A≤0.995,
所述多孔耐热层含有绝缘填料和粘合剂,以及
所述多孔耐热层具有40%~80%的孔隙度和0.5~20μm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含有微孔膜的隔膜,所述隔膜插入在所述多孔耐热层和所述正极之间或在所述多孔耐热层和所述负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耐热层形成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和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中至少一个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填料包含无机氧化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氧化物包括选自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二氧化钛、以及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绝缘填料为基准,所述的粘合剂的量为1~10重量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为圆柱形,所述电池壳为圆筒形,所述限制部位是位于电池壳侧壁上部的使内径减小的所述电池壳的槽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位于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密封板之间的绝缘体,其中所述电极组件为截面为椭圆的圆柱形,所述电池壳为棱柱形,所述限制部位是绝缘体的下部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限制部位到所述电池壳底部的内表面的距离A与所述负极的宽度B之间满足关系式:0.970≤B/A≤0.99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限制部位到所述电池壳底部的内表面的距离A与所述负极的宽度B之间满足关系式:0.975≤B/A≤0.990。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限制部位到所述电池壳底部的内表面的距离A与所述负极的宽度B之间满足关系式:0.975≤B/A≤0.995。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绝缘填料为基准,所述粘合剂的量为2~8重量份。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耐热层具有40%~65%的孔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11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