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的无线链路控制误差处理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01107.1 | 申请日: | 2006-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金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强;夏凯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无线 控制 误差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用户设备以及蜂窝式网络之间建立的无线链路中解决功能障碍的方法。本发明具体来说适用于UMTS型网络。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是欧洲类型的第三代IMT2000移动通信系统,其是从被称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欧洲标准进化而来的。
UMTS意图提供一种基于GSM核心网络以及宽带码分多址(W-CDMA)无线连接技术的改善的移动通信服务。在1998年12月,欧洲的ETSI、日本的ARIB/TTC、美国的T1以及韩国的TTA形成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GPP创建了UMTS技术的详细规范。为了实现UMTS的迅速且高效的技术开发,通过考虑网络元件及其工作的独立的特性,在用于标准化UMTS的3GPP内已经建立了五个技术规范组(TSG)。每个TSG开发、核准且管理相关领域内的标准规范。在这些组当中,无线接入网络(RAN)组(TSG-RAN)开发用于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TRAN)的功能、技术要求以及接口的标准,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是用于支持UMTS中的W-CDMA访问技术的新的无线接入网络。
图1给出了UMTS网络的概要,包括诸如移动站的用户设备(UE)、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TRAN)以及核心网络(CN)。
UTRAN由若干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以及节点B构成,该节点B经由Iub接口连接。每个RNC控制若干节点B。每个节点B控制一个或者若干个小区,其中小区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其在给定的频率上覆盖了给定的地理区域。每个RNC经由Iu接口连接到CN,即,向着CN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实体(MSC)以及服务GPRS支持节点实体(SGSN)。RNC可以经由Iur接口连接到其他RNC。RNC处理无线资源的分配以及管理,以及作为与CN相关的接入点工作。
节点B通过上行链路接收由UE的物理层发送的信息,以及通过下行链路发送数据到UE。节点B作为用于UE的UTRAN的接入点工作。GPRS支持节点(SGSN)经由Gf接口连接到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经由GS接口连接到MSC,经由GN接口连接到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以及经由GR接口连接到归属用户服务器(HSS)。EIR保有(host)被允许或者不被允许在网络上使用的便携式装置的列表。控制用于电路交换(CS)业务的连接的MSC经由NB接口连接到媒体网关(MGW),经由F接口连接到EIR,以及经由D接口连接到归属用户服务器(HSS)。MGW经由C接口连接到HSS,以及连接到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以及允许调节在PSTN以及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网络(RAN)之间的编解码。
GGSN经由GC接口连接到HSS,以及经由GI接口连接到因特网。GGSN负责数据流到不同的无线接入承载(RAB)中的路由、收费以及分离。HSS处理用户的订阅数据。
其他连接的存在对于本发明并不重要。
UTRAN为UE和CN之间的通信构造以及维持无线接入承载(RAB)。CN从RAB请求端到端服务质量(QoS)要求,且RAB支持核心网络设置的QoS要求。因此,通过构造以及维持RAB,UTRAN能够满足端到端QoS要求。
提供给特定UE的业务被大略地分成电路交换(CS)业务以及分组交换(PS)业务。例如,通常的语音会话业务是电路交换业务,而经由因特网连接的网络浏览业务被分类为分组交换(PS)业务。
为了支持电路交换业务,RNC连接到核心网络(CN)的移动通信交换中心(MSC),以及MSC连接到对与其他网络的连接进行管理的移动通信交换中心(GMSC)。为了支持分组交换业务,RNC连接到核心网络的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支持节点(SGSN)以及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SGSN支持与RNC的分组通信,所述GGSN对与其他分组交换网络,诸如因特网的连接进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1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标记语言文档中创建标签或属性的方法
- 下一篇:工件支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