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烧结柔性饰面砖无效
申请号: | 200620201107.3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0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于承安;闫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承安 |
主分类号: | E04F13/14 | 分类号: | E04F13/14;E04F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叶民生 |
地址: | 100088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柔性 面砖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的装饰材料,特别是一种饰面砖。
(二)背景技术
传统的饰面砖是用陶土、瓷土作为原材料高温烧结成的刚性材料,其重量一般在25kg/m2~35kg/m2之间,其特点是不透气,阻隔了渗漏水、冷凝水、施工用水的蒸发,在釉面瓷砖与墙体基层的界面上易发生冻融现象;不能适应四季温差、昼夜温差,突降暴雨温差造成的膨胀收缩,使粘接界面材料产生疲劳,导致饰面砖从墙体脱落,容易造成安全质量事故,需要改进。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烧结柔性饰面砖,解决传统刚性饰面砖不能适应各种温差变化引起的膨胀收缩、容易脱落、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种非烧结柔性饰面砖,其特征在于:它是以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建筑乳液作为胶凝材料、以砂粒作为骨料、经挤出成型、常温干燥、固化切块、脱模而成的矩形片状体,该片状体的底面平整,砖体由砂粒致密柔性粘结为一体。
上述砂粒可以是20目~120目的天然砂粒或人造砂粒。
上述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建筑乳液可以是丙烯酸乳液或苯丙乳液。
上述片状体的底面可贴有纤维增强层。
上述纤维增强层可以是无纺布或网格布。
上述片状体的厚度可以是3mm-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传统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非烧结柔性饰面砖不需烧结,所以节约了燃料和能源。由于非烧结柔性饰面砖的物理特性呈柔韧、透气性,利于渗漏水、冷凝水、施工用水的蒸发,在饰面砖与墙体基层连接的界面上不会发生冻融现象;当经受四季、昼夜的温差变化时,砖体会类似橡胶一样,在不断裂的情况下允许轻微变形,可与墙体牢固持久连接,不会从墙体上脱落,提高了饰面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由于非烧结柔性饰面砖的表面是致密排列的砂粒,而且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各种彩砂,既酷似喷涂的彩砂涂料,也可以表现面砖的质感,充分体现饰面砖的视觉效果。由于非烧结柔性饰面砖的砖体薄、质轻,既易于施工操作,同时减少了运输费用。在非烧结柔性饰面砖的片状体底面粘贴纤维增强层,更增加了砖体的柔韧强度,使砖体粘贴更加牢固。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饰面施工。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非烧结柔性饰面砖的矩形片状体、2-纤维增强层。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这种普通型的非烧结柔性饰面砖,是以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建筑乳液作为胶凝材料、以砂粒作为骨料、经挤出成型、常温干燥、固化切块、脱模而成的矩形片状体1,上述片状体的厚度可以是3mm-5mm。该片状体1的底面平整,砖体由砂粒致密柔性粘结为一体。上述砂粒可以选择20目~120目的天然砂粒、彩色砂粒或人造砂粒。上述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建筑乳液可以选择丙烯酸乳液或苯丙乳液。
实施例二参见图2,这种增强型的非烧结柔性饰面砖,在片状体的底面贴有纤维增强层2。上述纤维增强层可以选择无纺布或网格布。
这种非烧结柔性饰面砖的生产工艺:
步骤1,将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建筑乳液投入搅拌机中搅拌;
步骤2,在搅拌中投入砂粒骨料,搅拌成含气浆状体;
步骤3,将浆状体投入挤出设备;
步骤4,模具板上预先铺好增强纤维布;
步骤5,将浆状体厚薄均匀地挤在模具板上,铺平,置于支架上晾置;
步骤6,待上述晾置物在常温下干燥固化后,根据需要尺寸切块。
上述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建筑乳液的配比,按100%计算:
丙烯酸乳液或苯丙乳液 94.7%~92.1%;
成膜助剂 3%~4%;
增稠剂 0.3%~0.4%;
抗老化剂 1%~1.5%;
憎水剂 1%~2%。
成膜助剂可以选用TM-2;增稠剂可以选用羟乙基纤维素(HEC)、TV增稠剂或相应TVA增稠剂;抗老化剂可以选用纳米ZnO和SiO2;消泡剂可以选用TSP-01、TSP-02、TSP-03;增水剂可以选用有机硅乳液型憎水剂。
上述浆状体按重量100%计算的配合比实施例:
白色砂粒(20目~120目) 84.7%~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承安,未经于承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201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