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材气动夹紧机械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201088.4 | 申请日: | 2006-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81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交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3K37/053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希 |
| 地址: | 545007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气动 夹紧 机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定位夹紧机械装置,尤其是在空间受限、需要将两夹紧块开启角度不相等的部位使用的板材气动夹紧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板材气动夹紧机械装置,在现有的技术中,常见的是简单连杆方式构成的夹具,分为上压杆、下压块及驱动气缸,上压杆和驱动绕固定的分别绕各自的回转中心旋转,通过上压杆的旋转活动能穿过板材通孔对工件夹紧与松开,下压块与固定支承座连结。在车身焊合件的工艺中有时需在受限空间将两块料压紧贴合以便焊接。由于现有技术在只是单压杆活动机构形式,在对某些受工件夹紧空间限制的位置使用时就不能使下压块在工件的下面支撑,也就无法对工件进行有效夹紧,影响工件定位夹紧。通常的方法是采用两套压杆打开角度不同气动夹紧装置,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来将两工件压紧贴合,这样的结构方式占用空间大,夹具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单一驱动双压杆摆动结构的夹具设计形式,能实现对上、下压杆的不同摆动角度的板材气动夹紧机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夹紧装置具有两个中部铰接在支承座上的下压块连接杆和上压杆,下压块连接杆上的下压块与上压杆上的上压块位于支承座的一端,下压块连接杆与上压块的另一端之间铰接有驱动气缸,从而将下压块与固定支承座的固定连结方式改变为下压块与固定支承座之间可以相对转动的连结方式,即构成上压杆和下压块分别绕各自的回转中心旋转的连杆结构装置,上压杆和下压块连接杆分别与驱动气缸的两端连接,驱动气缸的伸缩运动带动上压杆和下压块的夹紧与松开。
所述的支承座有限位销,该限位销位于下压块连接杆与上压块之间。限位销的位置根据上压杆和下压块连接杆摆开不同角度要求来确定,这样控制摆动臂的摆动角度,有效避免夹具与工件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单一气缸驱动,通过限位销的位置作用,合理利用气缸行程,实现二块压板的固定活动角度,适应受限空间的定位夹紧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承座1、驱动气缸2、下压块连接杆3、限位销4、上压杆5、销轴(6、7)、工件8、上压块9、下压块10。
本实用新型是在支承座1上铰接有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具有两个中部铰接在支承座1上的下压块连接杆3和上压杆5,下压块连接杆3上的下压块10与上压杆5上的上压块9位于支承座10的一端,下压块连接杆3与上压块9的另一端之间铰接有驱动气缸2;所述的支承座1有限位销4,该限位销4位于下压块连接杆3与上压块9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销4是位于支承座1朝驱动气缸2的一侧,具体位置是所述的限位销4是位于靠近下压块连接杆3的位置。
上压杆5通过销轴6与支承座1连结,通过销轴与驱动气缸2的活塞杆连结;下压块连接杆3通过销轴7与支承座连结,通过销轴与驱动气缸2的安装孔连结。上压块9装在上压杆5上;下压块10装在下压块连接杆3上。限位销4装在支承座1上,在销轴6、7与驱动气缸2的一侧。通过驱动气缸2的活塞杆的伸缩活动,带动驱动杆的上下运动。限位销4限定上压杆5与下压块连接杆3在打开状态时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驱动气缸2处于回退位置时,上压杆5和下压块连接杆3同时与限位销4接触,夹具处于打开状态。随着驱动气缸2的活塞杆的伸长活动,带动上压杆5、下压块连接杆3沿工件夹紧方向转动,当一压块先与工件接触时即停止转动;另一压块继续转动直至将工件夹紧。在活塞杆缩短过程,带动带动上、下活动压板沿工件松开方向转动,当摆动角度小的压板与限位销4接触时,停止转动;这时驱动气缸2余下的行程将继续推动另一压板转动,直至与限位销4接触,实现不同的打开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2010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