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出模具的冷却系统的改良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5920.8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4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祐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出 模具 冷却系统 改良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出模具的冷却系统的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射出成型机的模具的冷却系统,其主要是由一冷却水装置与设在射出模具的固定模与活动模上的二组冷却回路连接组成;然而,所述的现有射出模具的冷却系统在实施时,是在模具内设有复数组独立的冷却水进水管与出水管,且所述的进水管与出水管的一端与模具内部的冷却盘管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模具侧边,再在所述的端个别设有一个管接头与冷却水装置中的一条管线相连接,而要接数十条至上百条的管线。
如上述的现有构造,因为其中各组的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外侧端均连通至固定模(活动模)的侧边再一一与冷却水装置中的管线相接,如此,其因接连过多的管线而导致在外观上显得杂乱无章,且在更换模具时所要花费在装卸管线上的工时非常的繁重,甚至有时候因管线过多,其出错或漏水的机会增多,也易与其它机构形成干扰,造成组装与使用上的困难;再者,若为减少装卸的工时与管接头的设置,其中的每一组金水管与出水管内侧端所串接的冷却盘管所绕经的区域范围将增大,在所述的冷却盘管所负责冷却区域变大(或绕线的距离过长)时,其冷却效果必变差,尤其在接近出水管的一端的温度将无法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而需延长开模与脱模时间,或增加射出不良品的机率,致所述的一现有射出模具的冷却系统构造,实有再研究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射出模具的冷却系统的改良构造,其仅在模具侧边设有一至二个主进水管与主出水管的管接头,其余数组与主进水管、主出水管相接的冷却回路单元是隐藏设放置在模具本体内部,以能达到便于安装使用,与具有较佳的冷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射出模具的冷却系统的改良构造,是由一冷却水装置与设在射出模具的固定模与活动模上的二组冷却回路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冷却回路是设在固定模和活动模的模具本体内,其由一主进水管、一主出水管与数组冷却回路单元所组成,而所述的冷却回路单元是包含有进水支管、出水支管与冷却盘管,而每一进水支管的一端连接在主进水管上,所述的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一冷却盘管相接,所述的冷却盘管的另一端与出水支管相接,所述的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再与主出水管相接。
所述的主进水管与主出水管的管径大于冷却回路单元的管径一倍以上。
所述的主进水管与主出水管连接至模具侧边的开口端,并设有一至三个管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据上述使用时,仅需以主进水管与主出水管的管接头与冷却水装置的管线连通即可,达到便于安装使用,与具较佳的冷却效果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的简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模的立体分解图;
图3图2的俯视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冷却水装置;21-固定模;22-活动模;30-冷却回路;31-主进水管;32-主出水管;33-冷却回路单元;34-螺丝;35-柱销;221-外模;222-内模;223-模仁;311、321-管接头;331-进水支管;332-出水支管;333-冷却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的实施例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射出模具的冷却系统的改良构造,主要是由一冷却水装置10与设在射出模具的固定模21与活动模22上的二组冷却回路30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冷却回路30是设在活动模22和固定模21的模具本体内,其包括由一主进水管31、一主出水管32与数组冷却回路单元33所组成,而所述的冷却回路单元33是包含有进水支管331、出水支管332与冷却盘管333(所述的冷却盘管可为直线式或弯曲式的型态),而每一进水支管331的一端连接在主进水管31上,所述的进水支管331的另一端与一冷却盘管333相接,所述的冷却盘管333的另一端与出水支管332相接,所述的出水支管332的另一端再与主出水管32相接形成一小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祐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冠祐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5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扶梯扶手
- 下一篇:小规模现浇底模便拆装支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