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簇式起爆射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5269.4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2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圣延;陈树凡;徐永胜;马艳杰;姜彦东;石前;李红星;郭忠万;潘永新;顾军;汤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管理局射孔弹厂 |
主分类号: | E21B43/116 | 分类号: | E21B43/116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本荣 |
地址: | 163853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爆 射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射孔装置,尤其是簇式起爆射孔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油田中使用的高孔密射孔器采用135°/45°的相位角或者138°/42°的相位角等多螺旋排列方式实现射孔弹的高密度的排列,用以降低了井筒内外的压力差,提高油井采收率,但是这种排列方式,射孔器的孔密受到限制,一般不超过40孔/米,而且存在弹间干扰,限制了射孔器的整体性能的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射孔器孔密受到限制及存在弹间干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簇式起爆射孔器,该簇式起爆射孔器能充分提高射孔弹的排列密度,使射孔器的孔密达到60孔/米以上,有效降低了弹间干扰的影响,保证了射孔器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簇式起爆射孔器包括枪身,枪身内有弹架,弹架的同一横截面外壁上固定至少3发射孔弹,射孔弹沿周向均匀分布,弹架的轴心处有1根导爆索,射孔弹的传爆孔集聚在导爆索处。
上述的射孔弹为3个;射孔弹为多层且各层沿弹架2的轴向交错分布,其层间相位角为120°/60°、90°/45°或60°/30°。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采用每层至少三发射孔弹同时起爆的方式,确保了爆轰产物场的对称性,相位角采用120°/60°或者90°/45°或者60°/30°,增大了每层间的间距和射孔弹间距,有效降低了弹间干扰的影响,能充分提高射孔弹的排列密度,使射孔器的孔密达到60孔/米以上,达到射孔器理想的起爆要求,保证射孔器性能的发挥,从而获得更佳的射孔完井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枪身,2-弹架,3-射孔弹,4-导爆索,5-传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簇式起爆射孔器包括枪身1,枪身1内有弹架2,弹架2的同一横截面外壁上3发射孔弹3,射孔弹3沿周向均匀分布,射孔弹3为多层且各层沿弹架2的轴向交错分布,其层间相位角为120°/60°、90°/45°或60°/30°。弹架2的轴心处有1根导爆索4,射孔弹3的传爆孔5集聚在导爆索4处。
实际使用时,每层至少三发射孔弹3同时起爆,确保了爆轰产物场的对称性,相位角采用120°/60°或者90°/45°或者60°/30°,增大了每层间的间距和射孔弹3间距,有效降低了弹间干扰的影响,能充分提高射孔弹3的排列密度,使射孔器的孔密达到60孔/米以上,达到射孔器理想的起爆要求,保证射孔器性能的发挥,从而获得更佳的射孔完井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射孔弹厂,未经大庆石油管理局射孔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52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皮机
- 下一篇:平地机工作装置回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