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保护套的筷子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5145.6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2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纪清淙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清淙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护套 筷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套的筷子,更详而言之,特别指一种具有半套式的保护套,提供筷子于套入之后使用,在食用餐点时可避免食入在筷子加工后残留于筷子上的二氧化硫及工业色素等有毒物质,恒能确保食用卫生及安全。
背景技术
受到传统社会饮食文化的影响,筷子在华人社会的使用量非常大。而为了方便,餐厅、小吃店、路边摊贩常会使用卫生筷(免洗筷),上述卫生筷用过即丢,往往忽略了它对人体的安全性。
一般卫生筷的制造过程中,竹材由工厂加工制成竹筷之后,通常会经由“熏硫”步骤,即透过漂白剂二氧化硫来作杀菌、去虫及漂白,且熏蒸的时间愈长,漂白效果就愈显著,按照正常制造过程,在熏蒸后必须再经水煮处理,以去除残留的二氧化硫,之后经过烘干、加工成为产品。但在卫生筷的制造过程中,消毒和烘烤是最花钱的程序,故往往有部分厂商为降低成本而省去这道手续,或将熏蒸过的卫生筷移到室外,仰赖其自然挥发或靠雨水的冲洗,但这种方法去硫效果不佳,卫生筷上仍会残余部分二氧化硫。这样,消费者在使用卫生筷食用餐点时便会不经意的将二氧化硫吃进人体内。二氧化硫是一种刺激物,食用过多会对人体的肝、肾造成影响。长期使用会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而产生不适症状,更是诱发气喘的物质。
完成后的卫生筷产品会以一层塑料包装纸包上,包装纸表面上则使用一些工业色素来印绘字样图案,但是也有字样图案其实是印在包装纸内侧,这是为了避免字样图案在运送过程中磨损擦掉,但却造成图案也可能直接磨损在包装于内部的卫生筷上,使顾客在食用时往往也吃进大量的工业色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套,可提供卫生筷于套入后使用,以避免食入卫生筷在制造过程中所残留的二氧化硫及工业色素等有毒物质,恒能确保食用卫生及安全的具有保护套的筷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该具有保护套的筷子,包括有筷子及可套设并定位于筷子的一端的保护套。
上述具有保护套的筷子,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一半套式的保护套,该保护套材质为一空心体的纸制品或纸制卷体,并于外层部份包覆有封胶膜,能够达到隔热、隔离油水的功效,避免食物沾粘于保护套上及有渗漏的现象发生。该保护套材质也可选用无毒塑料或钢材。将卫生筷套上保护套后使用时,能够加以阻隔卫生筷与嘴及食物的直接接触,有效阻挡二氧化硫及工业色素等加工残留有毒物质经由口食入人体,确保食用安全及卫生。同时保护套的上端能延伸出一粘胶带,可用以将保护套固定在卫生筷上,增加牢固性,避免其在食用餐点时滑落。该保护套的上缘处也可设置有撕开线,当欲套入的卫生筷的口径面积较大时,可以借由将撕开线拉开以获得较大的口径,使卫生筷得以顺利套上保护套进而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保护套的筷子,借由上述保护套的效用,能有效避免食入卫生筷在制造过程中所残留于筷子上的二氧化硫及工业色素等有毒物质,以确保食用卫生及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保护套的筷子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之三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方式之三的保护套的俯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卫生筷1;
保护套2;
粘胶带20;
撕开线21;
垫片22;
螺旋刃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及构造、特征,更详尽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保护套的筷子的立体图与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由图示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保护套的筷子主要为一卫生筷1的产品,其附有一半套式的保护套2,该保护套2为空心体的纸制品或纸制卷体,于外层部份包覆有封胶膜,能够达到隔热、隔离油水的功效。在保护套2的上端可延伸出一粘胶带20,可用以将保护套固定在卫生筷1上增加定位的牢固性,避免在食用餐点时滑落。该保护套2的上缘处也设置有撕开线21,当欲套入的卫生筷1的口径面积较大时,可以借由将撕开线21拉开以获得较大的口径,使卫生筷1得以顺利套上保护套进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清淙,未经纪清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5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