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油管柱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5018.6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7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蒲春生;任闽燕;王淑英;赵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淑英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04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之光;于振强 |
地址: | 257237***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油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装置,特别涉及用于稠油、高凝油抽油机机井的采油管柱。
背景技术
在稠油开采中,如何减少举升采油时的阻力,是开采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该阻力主要来源于抽油杆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Frl---抽油杆柱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N;
L---抽油杆柱长度,m;
μ---井内液体的动力粘度,Pa.s;
m---油管内径与抽油杆直径比,m=dt/dr;
dt---油管直径,m;
dr---抽油杆直径,m;
Vmax---抽油杆柱最大下行速度,m/s。
Vmax可按悬点最大运动速度来计算,当把悬点简化成简谐运动时,
从上式可以看出,抽油杆柱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与液体的粘度和抽油杆在液体中的长度成正比,液体的粘度越高或抽油杆在液体中的长度越长,抽油杆柱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越大,也越容易造成抽油杆缓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化学降粘和电加热降粘。上述方法都是通过减小液体的粘度来降低抽油杆上下行的摩擦阻力来实现的,即现有技术中抽油杆整体仍处于高粘度的油液中,造成抽油杆缓下。此外化学降粘和电加热往往造成采油成本较高,这是现有技术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油管柱,能够代替电加热实现减阻,从而降低采油耗电量,减少采油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采油管柱,包括油层套管、主油管、抽油杆和抽油泵,在油层套管的顶部设置有井口,本实用新型在主油管下端设置有掺水泵,抽油杆与该掺水泵的活塞相连,该掺水泵泵筒的上端与主油管相连,该掺水泵与抽油泵之间设置有油水混合器,该油水混合器为三通结构,其上、下两通路分别连接掺水泵的泵筒的下端和抽油泵泵筒的上端,其旁通连接有副油管,掺水泵的活塞与抽油泵的活塞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在井口上设置有出油通道和与主油管相通的进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淑英,未经王淑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50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风道控温防湿通风装置
- 下一篇:具新型磁性装置的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