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阻滤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72676.X | 申请日: | 2006-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6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南;杨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212 | 分类号: | H01P1/212;H01P1/207;H01P1/2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俞鸿 |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阻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带阻滤波器。
背景技术
现在在许多微波系统中要求信号以尽可能小的损耗在其中传播,而对于不需要的干扰信号要求有很高的抑制,这用一个普通的带通滤波器就可以胜任了,而对于某一干扰信号特别强,我们就要采取专门的措施来对它进行抑制了,这时就可以用带阻滤波器了它的特点是带通的损耗低,带阻的近端抑制好。
通常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是将n个腔的抽头用波长λ为1/4,1/8的50Ω或是其它形式阻抗的传输线连接起来通过抽头的耦合强弱来控制阻带抑制的大小,通带和阻带间隔的大小以及通带插入损耗的大小,还有腔数的多少可以改变阻带抑制和阻带带宽。现有的50Ω或是其它形式阻抗传输线放在滤波上面或是下面,通过每一腔的抽头与传输线连接起来,两个抽头线与传输线焊点的距离λ为1/4或1/8波长,腔与腔之间无耦合窗口,通过传输线来传输信号,具体结构见下图1,这种方式的滤波器结构比较复杂,装配生产也很消耗工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生产更容易的带阻滤波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带阻滤波器,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的三个以上的腔体,每个腔体内设谐振杆,壳体上连接盖板,至少一个耦合腔体穿过壳体,传输线穿过耦合腔体;壳体内的相邻腔体之间开设耦合窗口;谐振杆中有两个上均设有连接有抽头线,两抽头与传输线。
这种形式的带阻滤波器总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研发周期更短,装配生产更容易。可通过改变滤波器的耦合窗口和抽头的强弱来改变带阻滤波器的性指标。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带阻滤波器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带阻滤波器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带阻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带阻滤波器上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阻滤波器是用一根50Ω或是其它形式的传输线将滤波器的第一腔和最后一腔的抽头与传输线连接起来,两个抽头与传输线连焊点的距离λ为1/4或1/8波长,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壳体9内设置四个腔体3即谐振腔,每个腔体3内设谐振杆8,谐振杆3可以用方形的,圆形的,只要和腔体相配合可以满足要求的谐振频率,任意形状都可以使用;其中第一腔体和最后一个腔体中的谐振杆为抽头谐振杆6,即在普通的谐振杆上连接抽头线2。相邻的两个腔体3(谐振腔)之间开设耦合窗口7。
耦合腔体4穿过壳体9,它可以设在放在滤波上面或是下面;传输线5穿过耦合腔体4;耦合腔体4的形状是直的或圆弧形的或弯折的。传输线5可以是圆形的,方形的,直的,弯的只要和耦合腔配合得能够达到我们所需要的阻抗,任意形式都行。传输线5固定在插接件1上。两抽头谐振杆6上的抽头线2与传输线5连接。两个抽头线与传输线连焊点之间的距离λ为1/4或1/8波长。
盖板10如图4所示。其形状是随着腔体的变化而变化。
该带阻滤波器滤波腔与腔之间用耦合窗口连接,通过耦合窗口和传输传输线来传输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26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油烟机
- 下一篇:高效节能多功能热泵热水空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