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耳道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2653.9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19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宁 |
主分类号: | A61N5/067 | 分类号: | A61N5/067;A61B18/20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22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激光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一种激光耳道治疗仪。
背景技术
对于耳鸣、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眩晕症等耳部周围疾病的治疗,目前医学上通常采用的是药物疗法,通过局部血管扩张达到改善的目的。其药物副作用大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其他的药物熏蒸、高压氧治疗的有效率较低都是目前治疗手段的一些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体积小、效果好、便于携带的主要用于治疗中耳炎、耳鸣、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眩晕症等疾病的一种激光耳道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激光耳道治疗仪,包活:控制盒1和耳塞式激光头2耳塞式激光头2与控制盒1中的控制电路4相连。
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3,蜂鸣器电路8,键控电路5,激光头电路6,显示器电路7,控制器电路4。
电源电路3的输出端分别和蜂鸣器电路的蜂鸣器S1的脚键控制电路中的R8一端,激光头电路的激光头5脚、二极管D3相连,蜂鸣器电路8中的三极管Q2的基极和键控电路5中的R2一头相连,键控电路5中的R2的另一头和控制电路4中的芯片/15脚相连,键控电路5中的开关K1、K2、电阻R5和控制电路4中芯片4脚相连,键控电路5中的开关K2、K3、电阻R6和控制器电路4中芯片脚3相连,键控电路5中的电容4电阻R8和控制器电路4中的芯片的14脚相连,控制器电路4中的芯片脚11、10、12、13、9、8、7、6、2、1、18、17分别和显示器电路中的芯片脚1、2、3、4、5、6、7、8、9、10、11、12相连。控制器电路4中的芯片16脚和激光头电路电阻R10相连。电源电路3,包括:电源、二极管D1、开关K4、电容C1、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用按带内陆图相连接。
蜂鸣器电路8,包括:蜂鸣器S1、电阻R4、三极管Q2按电路图连接。
键控电路5,包括:电阻R3、R5、R6、R7、R8稳压管D4、电热C3、C4开关K1、K2、K3按电路图连接。
控制器电路4为MeU-LCO芯片。
显示器电路7、为LCD12-6芯片。
激光头电路6包括:发光二极管D3、电阻R9、R10三集管Q1、激光头RA1、可变电阻R2按电路图连接。激光头为半导体激光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激光耳道治疗仪的优点是:体积小、便于携带,耳塞式激光头直接伸入耳道,利用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用于治疗耳聋、耳鸣、中耳炎、美尼尔综合症、眩晕症等疾病,治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激光耳道治疗仪外型示意图。
图2为电路方框图。
图3、图4为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图2、图3所示,耳塞式激光头与控制盒中的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盒内有电池盒、以微控制器为中心的控制电路、显示器、蜂鸣器、键控、激光信号输出、激光头插孔等电路。控制盒通过激光头插孔与外接耳塞式激光头相联接。安装好电池,连结好耳塞式激光头并将耳塞式激光头插入外耳道,使电源开关处于“on”位置,按一下连续/脉冲功能按钮K1,系统开始工作。微控制器启动内部定时器,开始倒计时,初设时间为10分钟。同时输出电压,使激光头发光,供用户治疗,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剩余时间。当用户再次按下连续/脉冲功能按钮时,控制器会控制激光头亮1秒,再关1秒,循环闪烁。(此时再次按此开关,激光头又变为输出连续激光,依次循环)。当用户每按一下时间增、减按钮时,微控制器会使定时器的值增加1分钟或减少1分钟。最后只剩下10秒时,蜂鸣器发出提出音,提醒用户治疗时间到。在到达规定的时间后,仪器自动关掉激光头。
本实用新型的微控制器芯片为MCU-LCO,显示器芯片为LCD12-6,激光头为半导体激光器,波长630-830nm,型号:3V,50mA,10-50m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宁,未经马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26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