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动式假肢及其专用鼠标操作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2539.6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3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军;王中锡;詹少坤;陈仁越;童文邹;侯文杰;江登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54 | 分类号: | A61F2/54;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涛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假肢 及其 专用 鼠标 操作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肢。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的腕部离断或手部残缺的假肢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索控式假肢,此类假肢功能件运动借助肩带来完成,通过有意牵拉线缆来使手合拢,能实现一定的抓取动作,但其抓取力恒定,抓取功能单一,不宜控制,效率比较低。另一种是肌电控制假肢,功能运动由电机带动,电动运动不仅增加了一套驱动装置,而且对于常用的肌电控制前臂假肢,控制的肌电信号的捉取,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多采用代用肌肉的肌电信号,患者使用感觉不直接,同样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传统假肢所存在的抓取力恒定、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动式假肢及其专用鼠标操作工具,它是依靠残疾人的的主动传动的方式,利用患者保有的前臂转动功能作为动力源,通过假肢的内腔与肢体配合或通过骨植前臂技术,实现功能件的运动;并通过统一的接口实现功能的扩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功能接头1、U型内套2和外套3;所述功能接头1包括:上夹板1-5,其下表面上沿径向对称开有滑道1-5-1,且其上对称开设有弧形滑道1-5-2;下夹板1-2,其上沿径向对称开有滑道1-2-1,下夹板1-2与上夹板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3,滑块1-3上开设有工具接口1-3-1,两个滑块1-3分别置于上夹板1-5的滑道1-5-1和下夹板1-2的滑道1-2-1内;两个连杆1-4,其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1-3的外侧铰接;两个曲轴1-6,其一端与U型内套2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上夹板1-5上的弧形滑道1-5-2与两个连杆1-4的另一端连接;转轴1-1,穿过下夹板1-2和上夹板1-5与U型内套固定连接;外套3,其由铰接连接的前段3-1和后段3-2组成,前段3-1套装在功能接头1和U型内套2的外侧且其下端与下夹板1-2的外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外套3通过皮带固定在大臂上,内套2与前臂通过修模技术或骨植技术固定,内套2中过转轴1-1与功能接头1相联。滑块1-3、连杆1-4和曲轴1-6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转动前臂,内套2通过两个连杆1-4将动力传至两个曲轴1-6,两个曲轴1-6进而带动两个滑块1-3在滑道内的往复运动,实现滑块1-3的往复运动与转轴1-1和前臂同步转动;其中,滑块1-3上开设的工具接口1-3-1可统一标准化,筷子、剪子或刀子等工具可以插入两个或者一个滑块中。
对于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脑鼠标的操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专用鼠标操作工具,它由鼠标罩外壳7、击键轴8组成,所述击键轴8的中部与鼠标罩外壳7上方固定的附座7-2转动连接;所述鼠标罩外壳7的壳体形状与所用鼠标的外形一致且其前端开有击键口7-1;所述击键轴8前端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击键齿8-1,击键轴8的后端开有与转动式假肢的转轴1-1前端配合的楔形槽8-2。使用时,将鼠标罩外壳7罩在所用鼠标外面,将转动式假肢的转轴1-1前端插入击键轴8的楔形槽8-2中,转动前臂,即可通过击键轴8的转动,实现鼠标的左、右键的敲击动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1)相比于索控型假肢,夹取力可通过手臂实时控制,克服了力度恒定难于控制的缺点;实现功能运动动作小,只是通过手臂的转动,不需要身体其它部分配合运动,灵巧省力;
(2)相比于肌电式假肢,克服了电机带动的被动运动、感性差的缺陷,结构简单,成本低,宜于维护;
(3)工具接口统一设置,可实现功能的扩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功能接头1与外套3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功能接头1与内套2的立体展开结构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鼠标操作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实施方式优选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25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电机调整臂
- 下一篇:发动机进水管及进水管座总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