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化工罐体快速干燥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72498.0 | 申请日: | 2006-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7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 |
| 主分类号: | F26B3/06 | 分类号: | F26B3/06;F26B21/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 |
| 地址: | 430012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工 快速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装运化工原料的罐体进行干燥处理的装置,具体地指一种化工罐体快速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罐体一般包括装运酸类、碱类、酮类、脂类、苯类、醚类和汽油等介质的容器。目前,化工罐体一般按低压容器制作,必须进行探伤和水压试验,以确保焊缝质量。化工罐体的共同特点是罐体顶部都设有一个直径为500mm的装料孔(兼作人孔),1~2个直径100mm的安全阀座或1个抽酸管座。由于化工罐体多用于盛装溶解性很强的介质,故罐体内壁不能喷涂任何涂层,缺乏防锈能力。新制成的罐体经过水压试验后,首先需要依靠抽水机将罐内存水排出,再向罐内通入蒸汽对罐壁进行干燥,最后的残存的水份不得不通过人工用拖把或抹布擦拭干净。对于容积为80~100m3的罐体空腔来说,其内壁水压试验后残存的潮湿空气是无法依靠自然流通完全干燥的,通常在一天内罐体内壁即会出现大片黄斑。随着时间的增加,黄斑锈蚀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出现锈块。尽管罐壁钢板本身和所盛装的介质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但罐壁铁锈则很容易溶入介质,从而影响介质的纯度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使罐体内腔在一个小时内完全干燥、可满足流水化作业的化工罐体快速干燥装置。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化工罐体快速干燥装置,主要由布置在罐体外部用于脱水的除湿机、用于加热空气的热泵、用于驱使空气流动的循环风机,布置在罐体内部的进风管、扩散管,以及各种连通管道等组成。所述除湿机的输入端通过人孔座密封盖上的管接头与罐体内部相连,所述除湿机的输出端与热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热泵的输出端与循环风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循环风机的输出端通过安全阀座密封盖上的管接头与罐体内部的进风管相连,所述进风管与罐体底部的扩散管相连,所述扩散管的管身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空气经过热泵加热至60~70℃形成未饱和空气,该未饱和空气经过循环风机驱动,通过进风管到扩散管,均匀输送到罐体内各个角落,并吸收罐体内的潮湿水份,变成饱和空气排出罐体外;该饱和空气随后进入除湿机脱水,成为干燥空气,再经过热泵进一步加热后,重新送回罐体内循环,最终达到快速干燥罐体的目的。即将结束循环时可改用30℃左右的未饱和空气进行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热空气循环对密封罐内的水份进行干燥,其工作原理完全不同于简单的蒸汽干燥,其一是湿热空气并不直接排到罐外,而是通过除湿机脱水后送入热泵,形成干燥热空气后再重新进入罐内循环;其二是外界空气不能进入罐内和循环系统,干燥空气的扩散和湿热空气的回收依靠循环风机强制驱动。这样,不仅大幅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大幅节约了能源,而且罐体内腔能在一个小时内快速干燥,可充分满足流水化生产作业的需要。同时,热空气的温度可以人为控制,干燥过程结束前可用30℃的未饱和空气最后吹一遍,防止罐内空气冷凝后重新析出水份,确保最终干燥质量。另外,本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可摆放在化工罐体生产现场,适于流水化作业。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一种化工罐体快速干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的化工罐体快速干燥装置,主要由除湿机10、热泵1、循环风机2、进风管5、扩散管7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通管3组成。除湿机10、热泵1和循环风机2布置在罐体9的外部。除湿机10的输入端通过连通管3与人孔座密封盖8上的管接头相连,人孔座密封盖8上的管接头直接与罐体9内部相通。除湿机10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热泵1的输入端相连,热泵1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循环风机2的输入端相连。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3与安全阀座密封盖4上的管接头相连,安全阀座密封盖4上的管接头与罐体9内部的进风管5相连。进风管5通过三通接头6与罐体9底部的两段扩散管7相连。扩散管7的管头两端封闭、管身两侧均匀开设有一排出风孔11,可以引导干燥空气均匀分布到罐体9的每个部落。由此所构成的封闭空气循环系统,既可保证外界空气不能进入罐体9内,又能保证干燥空气顺利进入和湿热空气自如排出。
上述扩散管7、进风管5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通管3均可采用3寸软管,便于收放和连接。其中:扩散管7的出风孔11的孔径为12mm、孔间距为200mm。使用时,将人孔座密封盖8和安全阀座密封盖4关闭后,罐体9内的空气处于封闭状态,只能在管系和设备之间循环。干燥空气通过进风管5进入扩散管7,在出风孔11处沿着罐体9的底面圆弧喷出而形成气流,均匀扩散到整个罐体9内部空间中。实践表明:在热泵1的输入功率为3kw,循环风机2的功率为2kw,除湿机10的功率为2kw的工况下,每小时除湿(水)能力为8kg,在一小时内即可完成一个80m3罐体的内壁干燥工作,干燥效率和效果大大优于普通蒸汽干燥,比普通蒸汽干燥节能约50~70%。干燥处理完成后,抽出扩散管7和进风管5,再将人孔座密封盖8和安全阀座密封盖4重新关闭,安装好安全阀,罐体9内的干燥空气即被封闭在罐内,可保证在罐体移交到用户前其内壁不生锈。当用户只要装运一次介质后,立即会在罐体9内壁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形成长期防锈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未经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2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